传世家风@夫妻之道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是各自飞。这个谚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什么会成为谚语,因为它反映的是一种世情常态。说明了夫妻之间可能遭遇的一种命运!人生路长,姻缘路窄。当家庭深陷困境,贫贱夫妻百事哀,共同抗争奋斗的固然不少。但劳燕分飞的也很常见。

唐代有个书生叫杨志坚,琴棋书画 无一不精。但是一谈好挣钱养家就束手无策。所以虽然诗书满腹却家徒四壁。妻子受不了这种饥寒和冷眼。要求离婚。杨志坚写下了一首《送妻》诗,答应了离婚请求。但是其中有两句,却明显的写出了心中的不平。

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

划船的渔父都知道,只要划过了幽暗的溪谷,就能见到明朗的天光。我那短视的老婆却从不相信 读书人有出人头地,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但在杨志坚的妻子这边看来,她知道家里今天缺柴米,明天却油盐

想打个酱油却没有一个铜板。所以他拿着这首诗就去找临川内史,大书法家颜真卿。诉请离婚。颜真卿看了这首诗,很感慨,也很愤慨。

先是温言劝诫,他跟这个女人说:你老公有这样的诗才,以后哪会没钱没官呢?那只是暂时明珠落尘 去居下流而已。颜真卿的本意是劝诫这个女人放眼未来,看重夫妻情义。忍一忍,以后就否极泰来了。哪知道这女人求去心切,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小三轮车上笑。大书法家忍无可忍,严词谴责一通后,还打了这女人二十大板。但是夫妻情分强求不得。法律也不会禁止女人提出离婚,所以最后只好判决两人离婚。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虽然不多,但影响力却很大。

根据《战国策》等史料记载,姜子牙并不是《封神榜》描述的什么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徒弟。而是出身于贫苦家庭的穷孩子。长大了虽然不像蓝天野那样,仙风道骨,帅气逼人。但估计还是一表人才。因为他后来家里穷,没钱娶妻。只好去当赘婿,也就是今天的倒插门。要是长得歪瓜裂枣,估计当上门女婿都没人要。要知道在古代当赘婿,是比较丢人的,法律地位也低人一等。但更好悲的是,姜子牙后来还被妻子赶出家门。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强项是读书钓鱼。务农经商做家务一样不会。被妻子骂作窝囊废。扫地出门。没办法,人到中年的姜子牙才开始自己创业。有人才没钱财 能干什么呢?当小商小贩,还宰过牛,卖过酒。还好读书钓鱼这两项爱好,姜子牙始终没有丢下。到了80岁的时候终于”钓“来了周文王,这些故事谚语固然有功利的描述。甚至还有浅薄的男权主义的扬扬自得,但其反映的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

几千年来我们都在关注共同的问题和话题,夫妻之间结合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呢?夫妻之间到底应当如何相处?历代家法又是如何界定夫妻之道的呢?传统的夫妻知道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读的人伦话题“夫妻之道”。

简单的说夫妻结合的基础就是两个字:“情义”。

以情相结,循义相合。

之所以称为夫妻之道,是因为“情义”本身就是天道和人道的统一。

所谓天道就是男女之情;所谓人道就是夫妻之义。

所以我们经常把那种和顺美满的婚姻称之为“天作之合”。我们把夫妻之间不离不弃患难与共赞誉为“情义如天”。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五大人伦,分别由五种动物来象征。这就是五伦图。

鸳鸯 代表 夫妻 

仙鹤 代表 父子

凤凰 代表 君臣

鹡鸰又称张飞鸟  代表兄弟

黄莺 代表 朋友

但比较之下,传统人道五伦中最早重要的伦理,不是君臣 父子 兄弟 朋友,而是夫妻。周易里解释了天道 人道 人伦 之间的关系。天地万物生,然后有了男女,男女婚配后才有了父子君臣。所以司马迁后来强调说,夫妻之道是最重要的人伦。

汉代的匡衡也说:匹配之际 生民之始 万福之原。

男女婚配这是人类的开始,万福的本原。

传统儒家文化用什么方法来阐释夫妻之道呢?用的是比德学说。所谓的比德就是天人之间的德性,可以相互融通,相互影响。比如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象征了孝道。而一个人不孝敬父母那就是枭獍。传说中枭是恶鸟,生下来就吃掉母亲;獍是恶兽,生下来就吞掉父亲。

比德学说怎么阐释夫妻之道的呢?

第一 强调人和自然万物情感的同一性。比如大雁,在中国古代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婚恋伦理意义。作为候鸟大雁秉承天地阴阳时序,南来北往,这是循道而行。传说中大雁丧偶以后,终身不再寻偶。这是忠贞自励。所以古代男子成年后要求婚

有一件礼物就必不可少,什么礼物呢? 大雁。这叫“纳彩”。迎娶新娘那一天还得带上大雁献礼成婚。这叫奠雁。这种婚恋仪式既遵循了阴阳和合,男女婚配的天道,也恪尽了忠贞不渝的人道。

第二 强调人和自然万物行为的互动性。比如鸳鸯鸟,比目鱼,连理枝,相思豆,都是忠贞不二的情感象征,这些再动植物身上寄托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诉求的方式,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产物。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品相。一种哲学思维,一种审美关联。但比较之下,最古老,最有名的,大家都知道,叫“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就是“关雎”,中国人读来典雅明丽,朗朗上口。是自然美景,是人伦赞歌,是审美典范,很多家法用来规范激励男女的婚恋行为。比如恋爱前要恪守礼节,恋爱中要发乎情,止于礼。结婚后要温柔要敦厚,不能动不动就吵嘴干架,南北分飞。

第三 规则设定的互通性, 中国的人伦秩序和相应的礼法制度 都是根据天道而设定。并且借以规范人道。举个例子,新婚夫妻三拜当中,为什么第一拜 要拜天地呀?就是为了尊崇天道的阴阳和合之理。感谢天地的长养之恩。到了21世纪的今天,动不动就说1314 西方情人节备受追捧,传统情人节也越来越红火,电商们还发明了520献爱心,光棍节求脱单等噱头,看起来婚恋之道似乎没问题,但现实却不容乐观。根据相关媒体爆出的各种数据,80后离婚率居高不下,某些东北省市 离婚率甚至达到了百分之68,但最值得留意的一个新动向是很多地区的女性休夫比例达到百分之70以上,这固然说明女性社会地位确实是提高了,但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却非常严重,比如婚姻的代际挤压,80后女性离婚以后,找不到自认为优秀的同龄配偶,就只能去挤压70后60后。甚至50后的家庭,这样下来的后果有多严重,无法预测

如此高的休夫比例,除了极少数有合理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是对传统夫妻之道,不甚了了,也无心信奉。夫妻之间缺乏包容理解,难以忍穷,耐穷,攀比成风,心态扭曲,同学聚会,闺蜜约会,比年薪,比官位,比车,比房,比奢饰品,骨子里比的都是别人家老公如何风光有本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这一路比下来,自己老公自然就是成了 “豆腐渣” “狗不理”。

那么传统家法如何认知夫妻之道?又如何规范引领子弟慎重对待婚姻的呢?

第一 惜缘

夫妻从认识到婚配都是一种缘分,所谓缘分属于天道的范畴,是男女相互之间自然而然产生的爱慕之情。这是天性,而结成婚配,生男育女,这是天道。尊崇礼仪,互敬互爱,这是人道,人伦。古人的婚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没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男女双方就不见面,古人也是讲眼缘的,要么请男方到家里喝茶,少女们隔着帘子打量打望。要么再茶楼门口意外邂逅,双方各自对眼,看看是否能放电。

晋代的王湛出自名门,但是少言寡语,大家都以为他痴呆无才。没人愿意给他提亲,有一天他突然看到洛阳太守赫普的女儿到井边打水,就立马跑回去跟他爹说,要主动求婚。他爹王昶也认为这儿子有些呆傻,随口就答应说,看上了你就去吧,王湛就真的去了,结果求婚成功。婚后夫妻和谐,幸福指数爆棚。有人就问他, 看着你这么呆这么傻。你怎么就知道那女孩是个宝啊?王湛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看着顺眼,听着顺耳,所以就追了,所以就娶了。所谓眼缘就是异性相吸,是循道而行。随性而动,没有什么功利成分。不是看颜值,非吴亦凡这些小鲜肉不嫁。非清纯无害如宋慧乔这些明星不娶。不是看背景,非官宦公子不交。非豪门大宅不进,更不是看身家,要有房有车有存款之类的。明代哲学家吕坤说过一句话。

缘分以安心,缘遇以安命,反己而不尤人。

人生的聚散都是缘分,追不上女明星 那是缘,因为那不是你的菜,要安心,嫁给了小鲜肉也是缘,但小鲜肉总会变成糟老头。要安命。无论是聚还是散 都得随时审视自己,不要去怪罪别人。缘来自然可以天长地久,缘去也并不意味着山穷水尽。纵观历代家法,古人常用惜缘的理念,教育子弟善待婚姻,随时念及缘分二字,夫妻之间自然是纯净无尘。惜缘自然就看重夫妻的情分,自然就互敬互爱。左中棠把它称之为“室家之福”,侄儿新婚,他特别写信提醒说,对新娘子要

联之以情,接之以礼,长久之道也。

对新婚的妻子一定要以感情来联结,要以礼相待,情礼结合,才能够伉俪情深,情义长久。左中棠提到的夫妻之间的礼 ,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尊敬。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郤缺的人,父亲犯罪被杀,自己也被贬为平民,务农为生。但他恪守礼道,勤学不已,妻子对他特别敬畏,有一天妻子到田间送饭,要跪下献饭,郤缺就赶紧回礼,这一幕就感动了刚好路过的晋国大夫胥臣。一问之下才知道是罪臣之子。但是胥臣认为一个能够尊敬妻子,恪守夫道的人,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贤者,于是就带着他回朝,把他推荐给了晋文公,后来升为卿大夫。

第二协和

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恋爱可以看眼缘,但婚姻靠的是 理解,信任,宽容,忍耐。除了这些好人品。夫妻好和睦 还得考虑感情基础,兴趣爱好,才情学识,经济基础等,综合条件。差距不能太大,否则夫妻之间就很难匹配,不匹配肯定就不登对,这是人情物理。也是自然法则。周朝有个叫富辰的人说

夫婚姻,祸福之阶也!

婚姻既可以带来幸福,也可以开启祸端。

晋代的王谢两家都是世家大族,互为婚姻,门当户对是没问题的,但是否幸福那就说不清楚了,谢道韫是大才女,嫁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门第虽高,但是才学有限,谢大才女动辄就讽刺挖苦丈夫,还经常躲回娘家,两口子关系如冰炭水火,两家的关系自然也就不尴不尬。

第三 守义

有合必有散 这是天地之道,也是人伦之道。如果夫妻双方确实没用办法维持婚姻,离婚就是必然的选择,比如一方品行有亏。

东汉冯衍是个文弱的书生,娶了个老婆粗鄙懒惰,忌妒成性。暴夫虐子。有事不论黑白,无事妄生是非,冯衍痛不欲生,写信给妻弟任武达,坚决要求离婚。理由很充分:夫妇之道,义有离合。无论是按照天道还是人道,夫妻之间有合必有离。你姐姐品行有亏,性情乖张,已经违背了夫妻之义,我坚决要求离婚,希望你理解并且支持。比如家世悬殊,婚姻的基础是感情,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是天经地义。但维持婚姻的不仅仅是感情,还有其他的各种外在条件,这不是人性的悲哀,也不是世道人情的功利,而是追寻婚姻道义的前提,毕竟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完美结局是神话!还需要神力.中国古人不怎么相信神话,更不相信神力。所以他们强调门当户对。用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对等,来换取婚姻的和谐稳定。这是道也是义。

清代汪辉祖说:两家地位相当,自尔往来稠密,稍分高下,渐判亲疏富贵人家互为婚姻这是人情,只要两家地位相当 ,自然往来不断,但要是这个当中一个亲家突然中了大奖,成了亿万富翁,双方之间的关系立马就会发生变化。一个说狗屎糊不上墙,一个就骂你狗眼看人低很快两家就会势同水火,有鉴于次,汪辉祖灵动地为子孙提供了两种方案,一个是优选法。就是嫁女选择好过自己的人家。

一个是差选法,娶媳妇选择不如自己的人家。理由很简单 嫁出去的女儿不会像谢道韫那样拿强势的兄弟比弱势的丈夫,自然就会守本分;同样娶过来的媳妇也不会仗着娘家的威势财富飞扬跋扈。这种做法是不是很功利呀?不是。这是深切体会世道人情后的理性选择,更多的是性格不合,但不管是“和离”就是我们今天的协议离婚,还是判决离婚,都必须恪守道义,不能因为夫妻反目就 大打出手,就隐匿财产就聘私家侦探跟踪盯梢,向狗仔队泄露绯闻,无论是按照天理,还是按照人情,你泼别人一身狗血,绝对换不来一碗鸡汤。敦煌出土文献中有一份唐代的《放妻书》成为网上的热帖,考察原因也无非就是夫妻情分虽尽,但离婚必守道义,合同书中说好了 两人性情不合,自动选择离婚,丈夫祝福妻子重新打扮的漂漂亮亮,选个有钱的金主,有位的高官,双方约好离婚之后忘却怨愤,各自安生,欢心度日。这叫“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惜缘 协和 守义 今天的通俗表达就是 “有缘有分 有始有终 好说好散”。

这些不只反映了深邃的理性和智慧,也包蕴着深沉的人性情愫和温暖的道德光芒。对夫妻人伦而言,这既是前世 也是今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世家风@夫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