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畢金科

毕金科和他的一千勇士

曾国藩与畢金科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1-09-05 23:31阅读:867

公元一八五五年一月二十七日,大年初二,天气奇寒,凌晨,浓雾迷绕,能见度低,太平军重兵防守的景德镇城外,突然出现一支部队,数量有一千人之多,他们穿着简陋的湘军制服,手持各色兵器,呐喊着冲向了太平军在城外的防守阵地,为首一人是个彪形大汉,他骑着战马,一手持矛,一手持八尺砍刀,腰上挂着五十支弓箭,肩上还背着一把火枪,勇不可挡,他就是湘军猛将毕金科。

毕金科的部队剽悍异常,他们很快突破了太平军在城外的防线,一气冲入了景德镇城,但在这里,他们中了太平军的埋伏,上万太平军早已组成数道防线,严阵以待,等到毕金科的部队全部入城后,他们一声号令,城门轰然关闭,接着,一阵乱箭之后,数以千计的太平军手持刀、矛、盾牌,从各个巷道里冲出,将入城湘军团团围住,见势不妙,毕金科连忙下令撤退,可是已经晚了,太平军数量是湘军的十倍以上,湘军士兵虽然勇猛,杀伤了大量太平军,还是一个接一个倒下了,最后只剩下毕金科一人,这时他已经冲到了城边,身边太平军的尸体已经堆成了小山,又一队太平军士兵冲了上来,但很快又有十几人倒在了毕金科刀下,其他太平军震惊了,再也不敢上前一步,毕金科趁机踏着满地的血泊冲出了城外。

毕金科的突围,守城太平军将领十分震怒,他们又派出火统队(相当于后期的洋枪队,精锐部队)四处追击。终于在二天后,将毕金科包围在一个叫王家洲的地方,鉴于毕金科勇猛异常,他们不敢上前肉搏,于是四下里一齐用火统喷火,将毕金科烧死。

毕金科,这个勇猛与塔齐布齐名的猛将,就这样战死了,他的死,说起来甚为不值,竟然是为了区区一千人的粮饷。

湘军创建之日起,毕金科就加入湘军,当了一名营官,他是个天生的大将之才,既有高超的武功,又有临机的谋略,打仗时审时度势,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他很会体恤下属,部下都愿意为他效死命,自从湘军兴起,很短时间内,他就累计取得荆州龙会桥、天门丁司桥、樟树镇、章田渡多次战役大捷,消灭大批太平军部队,一八五四年,曾国藩离开江西后,他独领千人在江西南部与太平军机动作战,屡战屡胜,太平军对他无可奈何。

一八五四年底,饶州失守,毕金科听到这个消息,于深夜率小部队奇袭饶州,一举夺回了饶州城,原来守卫饶州城的官员竟然把功劳算在自己名下,为此获得了朝廷的升迁,毕金科听后并不以为然,仍然一如既往率众坚守饶州。

功劳被别人冒领,毕金科可以忍,部队不发饷,毕金科也可以忍,部队也不会 因此哗变,但部队没有粮食了,却是无法忍受的事。

区区一千人的粮食,江西省再穷也是供应得上的,但主管的官员就是不发粮食,他们给毕金科许下了一个致命的诺言:如果攻下了景德镇,就发粮食。

毕金科不是傻子,以自己的千人部队,要想攻下太平军重兵驻守的景德镇,无异于以卵击石。这时摆在他面前至少有两个选择可以保命:一是离开江西,本来自己是客军,是来帮江西官员收复失地的,现在江西官员不发粮饷,换个人早就离开了。二是向百姓借粮。毕金科最终没有选择这两条路,为了正大光明得到粮饷,他决定冒险一搏,进攻景德镇,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

毕金科终年只有二十五岁。直到四年以后,湘军攻陷景德镇,曾国藩在毕金科战死之处立碑纪念,亲为撰写碑文,痛悼当年牺牲的这员大将,同时揭露江西官员的排挤、嫉恨,碑文十分凄婉、动人。其中有:“内畏媚嫉,外逼强寇,进退靡依,忍尤丛诟”之句,说的是毕金科的境遇,催人泪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与畢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