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害怕,所以要说“好”

和以往不一样,这一回,面对自小学起就没再接触过的活动——演讲,我果断的说了一声“好”。
在一个强调拒绝的艺术的环境里,面对一项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工作,我“傻乎乎”的应承了下来。其实,这并不是意味着我在这个上下级观念极强的环境里被逐渐的同化,相反的,我发现正是因为长时间的处在这样一个官僚结构中,我们对于上级分派下来的任务常常是条件反射的抵触,而对于任务的内容也是“爱屋及乌”的应付了事,在进行一项工作是最大的阻碍往往不是困难和不确定性,而是没尽力。当我们将交办的工作视为洪水猛兽,拒绝就不仅是嘴上说说,而是发自内心的反抗,但是,只要回过头来认真的看一看眼前的工作,或许能够从中发现不一样的地方,那些我们从未尝试过的挑战或许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强大和自信。
小时候的我不是一个坐得住的主儿,即使在上了小学以后,仍然会不时的上演着甩下书本,奔去操场撒欢的一幕。我的老师也实在是动了脑筋,将我这股闲不住的劲儿转移到了举手发言上,我也没令她失望的完美演绎着这一角色——手举得“稳、准、狠”,话说的“响、快、稳”,可以说,小学是我说话的巅峰时刻。
没错,我的巅峰在小学就迅速到来了。
之后的我不知怎的,变得沉默,虽然在朋友间依然保持着快人快语,但在公开场合却越来越放不开,说到底,还是不够自信,怕自己的话没人听,也怕见到别人爱理不理的样子。恐惧,最恶劣的效果就是让人在做与不做之间重复着恶性循环,心理和行动上的相互干预,让人容易徘徊不前,失去自信。
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一个新的词汇,叫做“心理舒适区”,当人们离开这个区域,我们就会因为陌生而恐惧,继而选择逃避。同时,因为生疏,我们在舒适区之外所做的事情常常经历着失败和挫折,这种打击也在阻止着我们前进。因此,人要想进步,要想学习新的东西,就必须克服这种恐惧,走出心理舒适区,并且忍受着不断袭来的挫折,在磕磕绊绊中找到新的舒适区。
在众人面前演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曾经,或现在都是一种挑战,因为这并不是一种常态,我们习惯了与家人朋友闲聊,习惯了与对手谈判,也习惯了与一两个陌生人套近乎,但当我们面对一大群观众,无论其中你是否熟识,你都在面对这一种心理上的不舒适区,如何走出第一步,首先就在于当你知道你要进行演讲你的心态如何?拒绝的人往往落了下风,因为你的恐惧已经占了上风,如果事与愿违你得逆来顺受,那么结果可能会充满了尴尬。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应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必为这之外的事情浪费时间。但是有些技能真的非常重要,你可以不喜欢它,但是你必须学会它,只要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有一些技能是需要我们去储备着,等待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一刻。而这些技能的掌握随着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选择:警察学点急救技巧,医生学点公关知识,即使是沿街摆摊的小贩,学点心理学也能在关键时刻抓住顾客的心。行业在延伸,我们自身也要不停的发展。
但是,我们在接受挑战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照单全收,拒绝的艺术告诉我们的是要学会分辨眼前的事物,我们缺乏的不是行为的技术,而是思考的艺术,学会分辨,慧眼识珠,才是我们要学会的终极技能。
下一次,面对远离舒适区的恐惧,我们或许可以说声“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因为害怕,所以要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