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举国悲泣: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人,永远离开了

袁隆平逝世,举国悲泣: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人,永远离开了_第1张图片

01杂交水稻之父袁去世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02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立誓要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后。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野生稻取名为“野败”。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让粮食亩产量开始发生质的飞跃。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 的疑问。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

03袁老曾作出突出贡献有哪些

袁隆平作出的突出贡献具体如下:

1、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在袁隆平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3、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

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袁隆平逝世,举国悲泣: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人,永远离开了_第2张图片

4、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他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中国性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5、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

袁隆平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1997年,袁隆平又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

2013年,他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同时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

自2007年以来取得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中国已有7个省市实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参加的县(市、区)由20个增加至2012年50个,面积达882万亩。

04助非洲国家粮食生产“脱贫”

马达加斯加,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13年前,这个世界上除亚洲国家外生产稻谷历史最长的国家,全国水稻平均产量仅为3.5吨/公顷。每年需进口20至40万吨的大米。


袁隆平逝世,举国悲泣: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人,永远离开了_第3张图片

2006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上,我国承诺在非洲建10个特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湖南省农科院援建的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成为了当中的首个项目。怎么示范?面对马达加斯加人的杂交水稻种植“小白”,中国专家采取了“临时抱佛脚”学的蹩脚马语、手舞足蹈的比划和技能示范等“组合招数”,经过十余年努力,马达加斯加终于在粮食问题上“脱贫”了。


袁隆平逝世,举国悲泣: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人,永远离开了_第4张图片

2017年,马达加斯加官员来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时,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人民已基本摆脱饥饿。为了感谢您,马达加斯加特意选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马达加斯加人民都想见到您。”目前,当地已有接近2万公顷田地种植杂交水稻,年增产稻谷6万吨。

据悉,1996年至今,中国政府通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受援国政府三方实施“南南合作”项目,先后向毛里塔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马里、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加蓬等国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此外,中国企业也在坦桑尼亚、卢旺达、多哥等国投资建设了杂交水稻试验基地。

05袁团队远赴迪拜沙漠

地处中东的迪拜曾试图种植水稻,但沙漠昼夜温差大、地下水盐度高、多沙尘暴,哪一个都是水稻的致命杀手。迪拜砸重金尝试了好多年,最后都已失败告终。

接到邀请的袁隆平团队远赴迪拜沙漠,进行小范围实验种植,克服恶劣条件,经历万苦千辛后,在2018年收获了首批成熟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

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长喜出望外,将这些海水稻加工制成精美的纪念品,亲自命名为“AL MARMOOM”品牌,作为“国礼”赠送尊贵的客人。

袁隆平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走向了世界,并影响了世界。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曾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十多次前往多个国家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多起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评价

袁隆平逝世,举国悲泣: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人,永远离开了_第5张图片

袁老,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华拓荒人,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让世界人民不挨饿。这是何其宏大的志愿,为了这一使命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90多岁高龄仍在工作,您当之无愧是“共和国的脊梁”。一路走好,您辛苦了,终于可以安息了。最后引用一下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向您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袁隆平逝世,举国悲泣: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人,永远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