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年4月1日,南师心理学院官方公布了17届的录取名单,我成为了南师的一名心理人。这不算是一个惊喜的消息,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我初试分数355,发展方向第八名,复试后排名第七。在这里我把我的一些备考经验以及一些想说的话分享给每一个有梦且愿意行动的学弟学妹们。

四年前的高考,近本一的总分但是政治是等级C把我打蒙了(江苏的考生都知道C意味着什么,几乎没有几个学校可以选择),之前想学心理学的一丝丝念头被浇地无影无踪,父母和家人的讨论和参谋让我迷迷糊糊选择了南京的一个独立学院并选择了一个大家认为是金饭碗的专业——金融,就这样恍恍惚惚地没有目的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持续到了大三下学期。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选择,随大流很容易,不是说选择的专业或工作容易,而是做出这种选择很容易,但这些根本不是我们发自内心做出的决定。我们需要的、也是一个难点在于,独立地做出一个经过思想挣扎最后敲定的选择,更困难的是,拥有按照这种选择的价值观付出行动的勇气。这需要一个认真的思考,需要一个深刻的自我剖析,思考自己的喜好,思考自己的价值,思考自己对未来的期许。我就经历了这段痛苦的思想挣扎期,最终于2015年10月份决定了并坚定了我就要学心理学,我要为自己做出改变。

下定决心之后,我买了南师的指定书目,由于自己是跨考,我报了备受好评的xx作为助我一臂之力的手段,基础班、强化班和冲刺班全程下来自己真的收获了很多,来自各大名校的老师讲解都非常细致,给我配备的南师的辅导员学姐也是十分尽责。南师是自命题院校,命题确实很任性,但这不能成为阻碍你成功的障碍,你要知道可能你准备了一片大海他只考你一滴水,你还要去准备一片大海,这样你才会临危不乱。

学硕考心理学基础和研究方法两门专业课,心理学基础包含普心和心史两门,研究方法包含统计、测量和实验三门。

先说基础部分,对于普心,拿到手后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科普类入门书籍,第一遍看的很详细,因为感兴趣所以看的时候觉得很有趣,第一遍看下来有些内容印象深刻,但大部分还是看了就会忘记,这是正常现象,随后就是不断地重复即可,对于我来说到初试之前普心几乎连看加背估计有十几二十遍了吧,所以什么知识点在什么章节什么地方甚至那一页是怎么排版的我都是很清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械地重复,而是每次看书都要带着新鲜的视角去浏览和分析,发现新问题,从而加深印象。不要急着一上来就去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得透了,理解之后背书这件事就手到擒来就会很顺畅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的科目。对于心史,我相信拿到这本书的大部分人都是有点头疼的,加上序言和结语总共有二十个章节,十八个学派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代表人物,确实记忆起来很费劲,我也曾有过一点点畏难情绪,但是最终克服了它。学心史也一样,我反复的看书反复的记忆,还用了一些小策略,比如编口诀(这个口诀视自己情况而定,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了),列提纲(这个提纲不需要很详细,大概的框架就可以了,之后背书越来越熟练后可以照着提纲进行回忆,在提纲上动动笔把提纲补充完整,从而发现自己的遗漏知识点,查漏补缺,反复进行),录语音(这个是我自己用的方法,背书的时候把不太熟的地方用语音录下来然后吃饭走路的时候随时听随时加深影响,感兴趣可以试试),还有把一些总是记不住的内容编辑下来当作手机屏保随时都可以看到。这些方法对于我来说都很管用,到了考前我能明确指出哪个细节名词是哪个学派哪个人物的理论内容,背得滚瓜烂熟。

研究方法部分,先说实验,我除了看指定的两本书之外,还结合了《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作为补充书籍,跨专业考生对于实验设计还是很担心的,觉得自己没有多少专业素养,专业思维也不够,但是一些通用的方法是必须得掌握的,比如一些典型的实验范式,在看书的时候可以适当整理出来,还有整个实验流程是怎么样的,哪些额外变量是经常出现并需要控制的,这些在答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失分。另外一点就是要敢想敢说,只要有自己的道理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圆其说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关于两本教材,内容上是有许多的错误的,通过自己的发现并和考研群里的小伙伴以及学姐们交流讨论以后并及时改正,大家在看书的过程中如果有自己的疑问要敢于提出来,要不唯书只为实。再来说说统计,虽然说统计学在本科学过但是基本没学进去,备考阶段还是等于重新自学,才有了更深的体会。心理统计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完全理解,很多人看到一大堆公式一大堆名词就会发怵,但是真正理解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只是围绕着一个核心来展开的,不要把它当作一个难题就去看待,而是把它当作你以后要利用的一个工具去掌握。我一边看书一边结合网课,有些一开始不理解的地方把视频看了好几遍,并主动去搜集我需要的资料,比如结合张厚粲的心理统计还有舒华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这两本书,很多问题就彻底搞懂了而且不会忘。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有不懂的一定要去主动去搞懂,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它会不会考到,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该有的态度。我觉得统计应该结合实验一起看,实验方法决定统计方法,统计是为实验服务的,结合在一起看代入感会更强。关于测量,戴海琦的心理测量这本书完全够用了,主要应该掌握的就是各类信效度区分度的名次解释还有测量方法和过程,还有一些著名的心理量表等等都要熟练掌握。关于研究方法我只有这一些拙见,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公共课,心理学考研不考数学,只考英语和政治,学硕考英语一,我的分数是67分,政治是70分。先说政治,政治我是从八月份开始看的,复习资料有高教社的政治大纲,看一章大纲就做一章肖秀荣1000题来巩固,到了十一月份肖秀荣1000题做了三遍,题目很细,看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到了冲刺阶段我买了几乎所有政治考研名师的模拟卷,主要是用来训练选择题的,做得多了你会发现知识点很集中,会越来越熟练,选择题很重要,是拉分的关键,大题今年我主要背了蒋中挺和肖秀荣,尤其是肖秀荣的四套卷,大题知识点几乎全部涵盖,只背肖秀荣的话可以拿个中等分数,但是对于想拿高分的人来说选择题多联系,大题广泛涉猎。再说英语,我很喜欢英语,但英语的分数我不算很高,和付出努力相比应该拿到70+,可能还是功夫不到家吧。我是从2016年一月份开始倍背的单词,没有买过什么单词书,只用了手机app扇贝和百词斩,两个重叠着用加深印象,单词要一直背背到你上考场,这个是要雷打不动完成的。在基础阶段除了一边背单词以外我跟着赵敏老师的网课一起上长难句和翻译的课程,真的帮助和启发太大,学习的速度突飞猛进,长难句的结构分析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你的阅读能力和速度,以及翻译水平,这个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要一上来就着急做题在乎对了几个错了几个,这些毫无意义,一定要打好基础才能谈速度和正确率。有了一定基础后到了五月份我开始接触真题,用的就是张剑的黄皮书,一开始做还会觉得错误率很多但是我把每一篇阅读都做到极致精细每个句子,分析结构准确翻译,之后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到了十一月份我的真题起码做了四遍,不是记答案而是知道每一题的考点和陷阱在哪里,真题很有套路,可以留近三年的作为最后的模拟,关于最后的冲刺阶段是否要买其他模拟题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真题完全搞懂了做点模拟练手也无可非议,不做也没什么大碍。英语一的作文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两种题型,我是从十月份开始认真准备作文,用了网课老师准备的资料以及自己在网上根据自己需要搜集的资料,每天都会背我认为重要的句子来形成属于我自己的模板,不要去生搬硬套所谓的万能模板。背诵文章的同时我还会每周练习写作一至两次,学以致用提升做题感。

关于复习内容我想说的就这么多。再说一下今年我的考试感觉,公共课考试很常规难度适中,大家的分数其实差距不是很大。专业课一贯保持南师作风,心理学基础很灵活,作为跨专业考生确实遇到了一些超纲内容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像先天后天之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这些我都是在后来的复试准备过程中才接触到的,对于这些我觉得也不用太过紧张,准备好必须准备的,在熟练掌握参考书目的内容上,学有余力可以有所延伸。研究方法今年考的很常规不像基础那么灵活,考的内容都是反复强调的重要知识点。

总之,我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专注和自主,我备考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自己考不上,我一定要考上,我会想着我考上之后我要做哪些工作来提升我的专业素养甚至是做哪些感兴趣的研究,想想这些来给我很多信心,这种信念支撑着我一直考完复试。每一个考研人都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你有多大的动机你就会得到多少成绩,考研切忌三心二意,过分谨慎过分顾忌。考研是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漫长道路,虽然咱们求助了xx这样一个成熟的平台,但是不要指望着别人喂给你知识,遇到困难和障碍可以去问别人与别人讨论,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去自己搜集你需要的知识点包括文献和网络资料他们都会给你很多从别人口中得不到的内容。

最后,希望每一个准心理人都能在学业和事业上一根筋单纯下去,喜欢什么就去争取,哪怕孤注一掷哪怕背书一战。生命因为未知才充满期待,当你渴望成功的信念打过对失败的恐惧,无论你收获了什么,你都亲身体验了一次增强人生控制感的机会,会觉得自己有血有肉地活过,你终将会成为那个你期成为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