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有关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摩擦力这个概念,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有所了解,但这个概念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认识摩擦力这个教学环节上,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更好地来理解这个概念。我让每个学生观察自己鞋子底部的纹路,发现它们与之前新买的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稍微点到了摩擦这个词。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让学生从感官角度感受,从而揭示手掌拖动时遇到的阻碍的力就是摩擦力。有了这些基础,我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去细心寻找摩擦力存在的身影。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老师写字时粉笔与黑板的摩擦,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板刷与黑板的摩擦……种种的摩擦情况一一从学生的口中蹦出来。

        接下来,我让学生在桌面上一一拖动各种不同物体,细细感受这些摩擦力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凭感觉说到了摩擦力大小的不同。那么是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测出这些摩擦力来证实你们的猜测呢?学生开始思考提出了几种测量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案,不要一下子给予评定。通过各小组之间的交流,逐步完善测量法案: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摩擦力,在测量时要将弹簧测力计放平,弹簧测力计刚好拉动物体,并使物体处于均速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显示刻度就是物体的摩擦力。在测量时如出现误差,可以多测量几次,取这几次的平均数。

        有了实验测量的几个摩擦力后,请同学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个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所提出的可能因素较多,我只是挑选物体的重量这一个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其余的在课后可以自行开展。有了前面所学的测量方法及之前所掌握的对比实验方法,学生在经过猜测后设计实验也相对容易了。按照书本上的两个实验记录单,各小组学生分组进行,得到了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的重要结论。

        整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概念的理解,实验的设计、探究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尽管各个知识点已讲解清楚,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辅助过多。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我今后教学所要努力改善的一个方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