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我写作欲望的三本书之No.2 《经济学原理》

文\义帆

I.那些年,让人爱恨交加的教科书

上学的日子里,鼓鼓囊囊的书包中总是会挤着几本花花绿绿的教科书。语文、劳动技术、自然与科学的课本是我小学时的最爱;历史、地理、生物教材里面的插图惟妙惟肖,知识浅显易懂,伴随我走过了三年高中岁月。

但是升入大学,教科书再也没有了曾经的趣味。且不说书中再难找到一副有趣的插图,单是枯燥、单调的行文风格就让人昏昏欲睡。从高等数学到计算机导论,从物理化学到材料科学概论,编者们似乎都在力求以刻板的语言,把冰冷的知识凝铸在泛黄的纸面上,警示万千学子:知识是严肃的,学习是要吃苦的,你们必须要绷着脸、沉下心,才能好好学习。

自然,中国大学中也不乏优秀的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学物理》,以及中财李健老师的《金融学》都让我产生了颇高的兴趣。

可是,专业课的教材,仍是一副冷峻的面容。印象最深的一本是讲述矿物与岩石的书,早就听学长学姐说起过,那可是“国家级精品教材”。但是发新书那天,它令我大跌眼镜。

《矿物与岩石》分门别类地列举出各种矿物、矿石,每种矿物再按晶型、形态、应用的顺序一一列举。在信息的完备上,不得不对其竖起大拇指,但作为教材……翻过几页后,我无奈地感叹:“这真是一本‘国家级精品说明书’啊!

后来,想了想:罢了,大学生不再是青春少年,再像小时候那样指望用丰富多彩的教科书来勾起学习的兴趣,岂不是太幼稚了吗!

然而,大二时,我遇到了一本完全颠覆了自己传统观念的教科书,也就是标题中的《经济学原理》。我终于知道,原来,大学的教材,也可以写的这么美。

II.网易公开课:经济学的结缘之地

我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工科生,按照普遍的观念,读好本专业的课程就万事大吉,经济学的领域,是自己未曾想涉猎过的。

大二时,一次巧合,让我发现了网易公开课的新世界。在这里,所有的资源都是免费的(现在添有知识付费内容)。

这意味着,就算一个人身居山野,只要能连接上网络,他也能向像大学生一样,徜徉在五光十色的知识殿堂,基础科学、农林医药、哲学历史……总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网站的课程种类甚至比专业性质的大学学科还要丰富。

而后,更令我激动的,就是这个网站不仅有中国大学的课程,更是有国际名校公开课、TED演讲、Coursera、可汗学院这些世界性的知识视频。这种感觉就像自己跨入了更广阔的天地一般,让我欢喜好一阵子。

最终,我选择了中国大学慕课。慕课的课程安排最有线上课的味道,它们是各所大学的特色学科,每一期课程以周为节,同时还会有对应的教材、课堂练习、期中、期末测验,可以说,就像是实体课堂搬到了电脑上。

就在那时,我报名了武汉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课程介绍中的参考教材列出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帝都的物流飞快,新书在第二天就送到了宿舍楼下。从此,我便和曼昆一同走进了经济学的世界。

点燃我写作欲望的三本书之No.2 《经济学原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III.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知识从未如此平易近人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分成上下两册,即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相比于国内教材的死板,这套教材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股鲜活的力量,甚至是富有一种灵魂。

以下是这部教材3处最与众不同的方面:

(i)例子生动有趣,知识易于理解

或许是因为经济学本身就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套教材中,每遇到一个新的知识点,作者都会通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将知识的本质呈现给读者。

例如,在“税收”这一节,问题是:如果政府向卖者征税,将如何影响市场?作者是这样解释的:

假设当地政府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冰淇淋的卖者每卖一个冰淇淋蛋卷向政府支付0.5美元的税收。这项法律将如何影响冰淇淋的卖者和买者呢?

(此处略去分析步骤)

虽然卖者向政府支付了全部税收,但买者与卖者分摊了税收负担。

由于当引进了税收后,冰淇淋蛋卷的市场价格从3美元上涨为3.3美元,买者购买一个冰淇淋蛋卷的支出比没有税收时增加了0.3美元。因此,税收使买者的状况变坏了。

卖者从买者那里得到了一个更高的价格(3.3美元),但交税后的有效价格从征税前的3美元下降为有税收时的2.8美元(3.3美元 - 0.5美元 = 2.8美元)。因此,税收使卖者的情况也变坏了。

可以看到,“冰淇淋”、“蛋卷”、“汉堡”、“可乐”,这些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成为了教材中的主角,而学习经济学绕不过去的各种数字也不过是百以内、甚至是十以内数字的加加减减。

不仅是课本正文,即使是课后练习,也充溢着简单、平实的风格,极富生活气息:

Pat和Kris是室友,他们除了学习之外会留出一些时间做他们喜欢的事:做披萨饼和清凉饮料。

Pat制作1加仑清凉饮料需要4小时,做一块披萨饼需要2小时。Kris制作1加仑饮料需要6小时,做1块披萨饼需要4小时。

请问:谁在做披萨饼上有绝对优势?谁在做披萨饼上有比较优势?

就这样,曼昆把平常人眼中高大上的经济学拉回我们的身边,简直不能再可爱。

(ii)引用各种资料,避免文字单一枯燥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但不是教材的全部。这在国内的教材上难有体现,但在曼昆的教材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纵观全书,这三类资料为全书增色不少。

第一种是案例研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读者阅读完经济学的理论后再去观察理论在实际中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例如,讲述“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时,便插入了“汽油价格的激励效应”这一案例,让读者明白油价变动是如何影响人们出行上作出选择的。

第二种是新闻摘录。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经济事件见诸报端,经济文章的作者一般比普通民众有更加专业的分析、条理清晰,引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也会拉近经济学和生活的距离。

例如,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比较优势”的概念,引用题为“要杀吃人魔兽?外包给中国人!”的新闻摘录,说明了在电竞行业,中国玩家相比于欧美人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种是知识点总结,包括在页边强调的定义,课后的内容概要、关键概念,清晰地指明一章节的内容重点在哪里,哪些是要花大力气理解的,哪些简单了解即可。

此外,书中还配有丰富的漫画,漫画中人物寥寥数语,便让人在捧腹之中饱尝经济学的乐趣。

点燃我写作欲望的三本书之No.2 《经济学原理》_第2张图片
下雨增加了雨伞的需求,卖伞人及时抬高价格

(iii)循序渐进,讲解透彻

一部教材,归根结底是要让读者理解、运用一种事实和理论。一本书即使内容丰富到天花乱坠一般,于读者却常让人摸不到头脑,很难说这是一本成功的教材,甚至是不合格的。

《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学的入门级读物,就像是牵着你的手,从这里向前迈出一步、再迈出一步,接着是第三步……而不会像有的书中那样,从这里向前迈出一步,下一步它就拉着你跑起来,再接着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起来……

这一点在“市场均衡”分析中可见一斑。一个市场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当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时,市场便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当供给或需求的一方发生变动,便打破均衡,而后经过调整再恢复均衡。

市场均衡分析是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难关,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曼昆就会结合图表,不厌其烦地教读者们如何一步步地进行分析,直到学会为止。

点燃我写作欲望的三本书之No.2 《经济学原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IV.向曼昆学习写作

《经济学原理》之所以能“点燃我写作欲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其文章通俗、浅显的风格。

即使在自媒体蓬勃兴起的时代,全职写作的人仍然是占少数的。更多的仍是在各自形形色色的行业默默耕耘着。

很多朋友说自己没有话题可写,那何不写一写自己的行业、工作呢?这既是一种相对的优势,也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好机会。

从医者,可以教人们如何预防疾病;从商者,可以讲述交易谈判的要领;从艺者,可以推荐优秀的艺术作品,提升大众的审美品位。

当我们做这种知识性的输出时,不妨学习一下曼昆先生是如何编写教材的。

也就是说,在文章中大量运用比喻、打比方、对比等方法,同时举以生活实例,步步引导,循循善诱。

相信在不断的模仿、写文、修改中,我们也能让自己的知识变得平易近人,享受到传播知识的快乐!

附:N.格里高利·曼昆,1958年出生,29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等课程。

1998年出版了最富盛名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成为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之一。

本书尚未完稿就被出版商以140万美元买下版权,出版后首年即卖出20万册,凭此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点燃我写作欲望的三本书之No.2 《经济学原理》_第4张图片
N.格里高利·曼昆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第2篇文章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点燃我写作欲望的三本书之No.2 《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