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断章》
作者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说到现代诗歌,不能不说老一辈诗人卞之琳。这位老前辈已经在两千年时候故去,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前辈,当他少年时读了冰心的《繁星集》后,就开始试笔写现代新诗,很快成为以他的老师徐志摩为首的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卞之琳喜欢法国象征主义诗作和英国浪漫主义的诗作。后来诗风转向现代派,亦并成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卞之琳的代表作《断章》。
二
这首诗总共有四句。这首诗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到了人生中的一种独特现象,那就是:你是我的风景,或者我是你的风景,又或者我们共同构成了一道风景。诗人用“你”作为诗歌中所经历的意象的主体,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具有警策读者和自己的作用,以提醒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生活生存的环境,是复杂的,对立的或与对立并存的;第二个就是诗人自己所独有的那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醒我独醉”的人生意识形态。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为什么诗人在诗里面用“你”而不用“我”呢?那就是因为诗人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到的,正像我们中国人的那句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个道理。
一个写诗的人,必然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也就是说,诗人要么是个有趣的人,有趣儿的人一般都很识趣,很能令人对其好奇并令人感觉舒服开心,自己也能自得其乐;要么是个感情经历很丰富的人,或者多愁善感,或者一往情深,或者对一种人,事入情很深(就是痴情);要么是一个通过对生活和社会、自然的思考能领悟许多硩理的人,这种人充满了哲思的智慧,人很通达洒脱。从诗人卞之琳的人生经历来看,他至少占了两条。但是在这首诗《断章》里面,诗人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智慧型的人,而把个人情感深深的隐藏起来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两句诗有两个词语。一是“看风景”。二是在桥上或者在楼上,可以归纳成词语结构为“在……上”。我们可以想一下,谁的人生不是在看风景呢?我们从风景里领略人生和领悟生活,并且成为风景中的一部分。
三
看,可以是欣赏,可以是偷窥,可以是偶尔的一瞥。当欣赏风景时,自然会因为美丽的风景而愉悦;当偷窥的时候,有人必定是为了满足一种欲望或达到某一种目的,想象就有一点恐惧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你偶尔的一瞥的时候,看到的美丽风景,是一种艳遇,是一种福气,取舍由你了。“桥”象征着两个事物的连接纽带。“楼”象征着人生的某一时间阶段。当错过这两个象征或意象时,我们中国人就把它叫做时过境迁,我们就不会看到过去的那一种风景了,比如说曾经的校园,过去的小河,青春,童年。而这又是诗人或者读者们曾经拥有的那种在内心深处永远柔软的情怀。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两句出现了三个意象:明月,窗子,梦。这三件事物,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经常出现。比如写月的句子:“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青天有月来几时”,“中天月色好谁看”,“明月几时有”,“江月年年望相似”……写窗子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何当共剪西窗烛”……写梦的句子:“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庄生晓梦迷蝴蝶”……
这三种意象,诗人在这首诗里面是笼统模糊的指代某些事物,打破了传统诗歌里的那一种详细的指定事物,也就是说,传统诗歌里的这三种意象一般是指实指 ,而这里的这三种意象是虚指或代指,是一种象征意义。月不一定是月,窗并非只是窗本身,梦也可能是幻觉。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它们相互衬托与修饰,彼此是并存的,不是因果关系。
四
这首诗通过这四句话,象截图一样描绘了自古以来就有的相互包含的风景。它融入了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似的一种辨证哲学观点。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像佛经中说的那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有人说,这首诗体现了人生中的一种悲哀,叫装饰人生。白马觉得也可以这么讲。但是把装饰的内涵说成“红花须得绿叶衬,干为他人做嫁衣”,则“装饰”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甘于装饰并成全他人,是一种崇高的品德。诗人卞子林对朋友说这是一首抒情诗。但我们对这首诗细细品味,已经远远超出抒情的范畴。
诗中的你,可以延伸成你们。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里没有明确的表露,没有写出喜怒哀乐,任由读者猜测,琢磨。同样人生的喜怒哀乐是此消彼长,此隐彼露的。你在桥上愉快的看风景,但是你被楼上的人也当做风景看,你的心是否依然愉快呢?楼上的人是否愉快呢?这个就是“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了。这是诗人在观察生活时的一种淡淡的安静的心思,是一种修养,已经一如“惯看秋月春风”了。
这首诗的四句诗,分为两个段落。在桥上和在楼上看风景是一段。后两句包含了两个“装饰”,是一段。这两段都运用了对比和顶真的写作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美感,再加上中华传统诗词里的常见意象组合与西方的相对论科学思维相交织,构成了一种隽永,蕴籍,回味悠长的诗歌语言艺术特有的意境。其实中国传统的佛道儒三家思想里面,都有这种和相对论差不多的,朴素的辩证的思维方法,白马在此就不赘言重述了。(本文原创首发,严拒任何形式的抄袭洗稿)喜欢白马笑西风写的诗评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谢谢芳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