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AHA)近日发表声明指出,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能救助更多生命。AHA希望,到2020年,心脏骤停生存率,以及第一目击者及时反应率都能翻倍提升。
这份声明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进环节,包括掌握和熟练心肺复苏,复训周期更短且更频密,不同环境模仿“现实世界”的培训等。
现实总是残酷的:当前每年有35万人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但存活率却低于12%。在北京国际机场,每年都有10人以上猝死。
美国匹兹堡大学Clifton Callaway认为,心肺复苏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生活必备技能。
这是因为,对于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能让其增加2~3倍的生存机会。
目前全球统一的心肺复苏标准技能要求是:
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识别、呼救、判断、复苏;
快速(频率 100~120次 /min)、用力(深度 5~6 cm)进行胸外按压;
胸廓充分回弹;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通气有效但避免过度通气;
正确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以及正确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急救。
这里一看到通气,常常会有一个场景出现在很多人脑海: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有人说,去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个做不到啊。不说口臭,有传染病怎么办?
无需顾虑,急救专家建议,仅仅做好胸外按压让心脏泵血,血液流动几分钟就能给120等急救人员以机会。
当然对一个陌生人进行心肺复苏还是有一定障碍的,Callaway认为人们“袖手旁观”有三个原因:一是不清楚是否需要给予心肺复苏;二是没有接受过心肺复苏的相关训练,担心让倒地之人伤上加伤;救治家里人有压力。
Callaway表示,对于一个呼之不应,气息异常的人就可以实施心肺复苏,即使怀疑这个人嗑药过量;不要担心自己的救治能力,因为做点什么总比袖手旁观有帮助,不要过分担心胸外按压的力度;如果紧张家里人,致电急救中心调度员,让对方告诉怎么做正确。
如果心脏骤停者附近有AED,那么这个时候有两个人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好:一人胸外按压,一人准备使用AED。
那样的话,这个人活命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因为有研究显示,从心脏骤停发生到首次电击时间<4 min 时,患者生存率可高达60%~75%。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
中国急救领域专家学者也很重视心肺复苏的培训,也于近日推出《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
共识指出,“全民参与”才是提升我国心肺复苏培训普及率的终极策略。
全民参与的目标是,人人关注、个个学会、积极传播,使心肺复苏培训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并以此推动及促进整个健康观念的树立和保持。
共识基于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心肺复苏培训三角”的概念,强调系统(培)、培训(训)和人(者)是“培训三角”的基础,心肺复苏科学是“培训三角”的核心。
此外,共识指出,要保证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营造科学、优秀的心肺复苏抢救文化,必须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心肺复苏培训评价和质量控制体系。
就培训模式,目前以视频为主导,学练结合,小班教学的标准化教学模式,是国际上大规模标准化认证培训的首选方式。
共识指出,未来,学员通过网络的标准视频课程接受理论教学和思维培训,再进入培训中心或在家庭使用练习简易模型进行技能操作练习, 最后在培训中心预约考核, 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新的培训方式将成为心肺复苏认证培训的重要补充和方向。
来源:
[1] AHA. June 21, 2018.
[2] Cheng A, et al. Resuscitation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Outcomes From Cardiac Arres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8 Jun 21. pii: CIR.0000000000000583.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583.
[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 2018 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 385-400.
文章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