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下篇 产品篇
第二章 精准产品定义
第五节 小众产品大众化
“大众”是小米生态链关注的重心。它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关注大众市场;另外一层,是将小众的产品大众化。小米手环就是最典型的小众产品大众化的例子。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如何把小众产品变为大众产品。
1、用低价降低门槛,在功能上做减法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用大众市场的逻辑去做小众市场,一定要把“尝鲜”的门槛降下来,让大众用户能以较低的成本、便捷的方式获得这个产品。
在给小米手环下定义时,我们先把传统手环的痛点全都梳理了一遍,发现了近100个痛点,然后按照80%—80%的原则,找出重合度最高的痛点,最后总结出3个核心:
第一是价格高,门槛高。
第二是功能太多、太复杂,80%的功能基本用不上。
待机时间短,充电频率高,反而增加用户使用产品的负担
第三是当时的手环没有用户黏性。
导致手环徘徊在小众市场的几个痛点之间相互关联,功能多导致价格高;价格高导致门槛高,阻碍用户尝试;那么贵买来一个产品,待机时间短,又没有特别实用的功能,导致用户体验不好,无法在用户群体中形成口碑效应。如此恶性循环,无法突破小众范畴。
小米手环的精准定义出来了:
第一,只卖79元,以极低的价格打破了用户尝鲜的门槛;
第二,聚焦少数几项核心功能,服务于用户的刚需;
第三,通过手机解锁功能创造黏性,让用户离不开这个产品。
2、别人不看好的产品,反倒有机会
小米昌敬为什么看好扫地机器人?
他做了多年的产品经理,判断一种产品是否有市场,他总结出四条筛选标准:
第一,痛点足够痛。
第二,使用频次足够高。
第三,用户群足够大。
第四,门槛足够低。
最常见的一个门槛就是价格。
很多新品类的硬件,长期维持高价,很难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
正是因为看好这个领域的人少,在这个领域没有特别强大的竞争者,所以这是一个几乎没有竞争的市场。
第一是竞争不充分,大家都没有动力把产品做到更好,产品的整体水平比较低。
第二是这个市场还没有产生一家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他们完全有机会成就一家大公司。
如果有一个品牌已经占据了用户的心,新品牌再想替代它是很难的。
后来昌敬团队在做机器人的过程中,只围绕两个核心:一是做一个扫地扫得好的机器人,去掉其他乱七八糟的噱头。二是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如果这两条都能做到,就打破了这个品类的门槛。
“打破门槛,就可以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先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加速这个品类的普及”。
3、用国外大众市场影响国内小众市场
现在看似小众,但已经被国外认可的产品可以先打入国际市场,然后利用在国际市场创下的口碑,回攻国内市场。这两年左右的时间差,让这个品类在国内也将拥有大众市场。
米家助力自行车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4、创新扩散曲线,变了
在当今互联网完全成熟的条件下,技术普及的逻辑也发生了改变。
技术手段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也改变了。以前缓慢,层层递进,小众到大众,从高价到低价,现在信息往往瞬间扩散。
所以我们要迎合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新规律,要面对一项技术从发明到技术普及的高效方式。因此定义产品要迅速做出决定,如果我们认为一种产品(技术)一定会普及,大众确实有刚需,我们就可以直接以大众的价格去推动它的普及,在这一产品(技术)爆发的前夜迅速占领市场。
让国人能够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能够拥抱有价值的新的生活方式。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