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_第1张图片

这是一本让我感受最深,却又迟迟无法下手拆解的书,它解决了我内心长久以来的困惑,一步一步印证了我与内在小孩子和解的过程,读它的过程好像是穿越看不到尽头的海峡,泡在水里,时刻有喘不过气的感觉。

看完全书,想起几年前写过的两篇旧稿,终于明白当时的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正确的事。鉴于本书是内心自我疗愈的书,我也就不按照工具书的拆书套路来解读了,我会把本书中印象最深的几处简单说一下,再把自己曾与内在小孩对话的文章附后,聊作本书学习笔记吧。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_第2张图片

印象之一:丛林与花园

你生活在丛林中?还是花园中?

丛林里生活的人被生存,竞争成功或失败形象表现的价值所左右。这里的人,生活在一个以成功魅力及权力为基础的社会阶层中,而主导这一切的是内在的害怕和恐惧。恐惧让人们无法有爱的意识,人们自然会出现毁灭或破坏自己和别人的行为。

花园中生活的人,世界应该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空间中表达他或她自己。在花园中,人们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是被接受的,在这个世界中的最高价值是接受本来的面目,大家互相支持、去爱自己,无需比较,只要尽情发现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天赋就好,在这里将别人视为资源而非威胁

丛林的生活让人多么疲惫与无助,花园的生活又让我们多么向往与羡慕,年少时总是争强好胜,总以为成为别人眼中最优秀的人,就是成功,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我认知的不断成长,才意识到人生最大的苦,莫过于为了活成别人认可的样子,而丢失了自己。我们只有与自然,与自我进行联接,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才能穿越恐惧,找到幸福。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_第3张图片

印象之二:能量图像

想象你站在一个划分成三个同心圆的圆心中,有外圈、中圈和内圈,外圈我们称之为保护层;中圈我们称之为易受害的脆弱情感层;内圈是中心,是我们本质的位置,在此空间中我们是最舒畅灵活的存在。在这个中心,生命是深深的放松状态,能欣赏自己独特的天赋,无需去证明自己。

核心层——生命的本质和核心

当我们回归中心时,会觉得和自己生命以及存在是合一的,会感受到爱、信任、朝气蓬勃、纯真无邪、趣味盎然、沉静稳定和深深的放松。它是一个接纳生命悲悯,放下信任和不需要多做努力的空间,我们生来就在这个空间,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是纯真、信任、自然会去爱、生机盎然,没有保护层的,因为还没有经历到需要保护,我们赤裸裸、全然脆弱的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认同、姓名、地址,我就是我,但当创伤出现,就会形成另外两层,因此也失去了原始的纯真和信任,失去了这个状态并非不幸,因为它呈现出的挑战和潜能是要将纯真和信任由无意识状态转化为有意识状态。

中间层——易受伤害的脆弱情感

我们小时候大多会有一些创伤,这些创伤来源不一,可能是被拒绝,活力能量受压抑、麻木不仁、缺乏温暖、紧张、受虐、被比较、有压力,被苛责、被批判,但这当中最大的羞辱是,我们不被支持做原来的自己,而要被制约成为别人所期望和要求的人。人性中脆弱的自然状态是柔软、接纳、开放、幸福感,然而在受伤之后,失去了内外的信任,脆弱感就混杂了害怕、孤独和羞愧。

外圈层——保护层的防御机制

外圈层是我们用来将痛苦能量阻隔在外,以免受伤害的屏障,它也是我们用来掌控混乱生活的方法。保护脆弱情感,主要方法之一是让自己顺应一种角色和一种自我形象。我们躲在各种角色之后,变得有权势,变成牺牲者,变得性感,成为一个善于照顾的人,变成最好或最糟,变成开心果,成为有灵性,有魅力或者是运动发达的人。我们很小就构建了这些保护层,早已养成习惯而不自知,结果我们只能毫无选择的把能量拒绝在外,将自己逼到孤立无援的境地,借由收敛约束生活,让自己不用感受害怕,结果生命的能量和喜乐也跟着受累。保护层,将生命能量深锁于内,切断感受,也切断了自由流动,生机盎然的创造能量。我们和别人的冲突大多来自于我们和对方的保护层相互冲突,我们是处在自己的保护层中,等着对方先打开,以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当得不到自以为应得的回报时,就会觉得很愤慨。

这个能量图像会让我想起人生必经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就好像我们从核心层走到中间层和外圈层,最终又回到核心层。有好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像是被玻璃瓶罩住的人,可以看着身边人来人往,却永远碰触别人,别人也碰触不到我,当时明白一定是那里出了问题,却又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如今想来是保护层太过厚实了。保护层越厚实,内心的力量越薄弱,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勇于卸下防备的人。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_第4张图片

印象之三:恐惧与内在小孩

恐惧是功能失调,边界防御暴力以及让人崩溃的根源。恐惧本身并不是问题,那些没有被认出来,没有被感觉到没有被接受的恐惧,制造我们生命的问题。

想象一下你正看着一个饱受惊吓的小孩,这个小孩可能是你认识的,他年龄可能很小,正在蹒跚学步 ,也可能年纪再大些,请允许自己花一点时间,去感受这个孩子的恐惧,有些事让这个小孩感到害怕,但你不知道是什么,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并不确定把自己展现出来,是否安全。如果你走近的去看看,可能会看到这个孩子眼中有着不信任感,困惑和恐惧。他或许正环顾着自己,不知该做些什么,他焦躁不安,或者目光闪烁不定,似左顾右盼。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这样一个内在小孩,有着深沉的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想象一下,身为一个孩子的空间,或者去感受一下一个受惊吓孩子的能量,这可以帮助你连接自己内心深处那个带着深层恐惧及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

如果不带着“觉知”过日子,我们大部分行为和思维将被这个活在恐惧中的小孩子所驱使。我们必须穿越自己重重的否定和防御,开始用内在受惊吓小孩的双眼去看待事情和感受他,最后当我们终于能体会受惊吓小孩的感觉时,也就能够理解,为何自己会将它掩饰得那么久。


我与内在小孩子的两次对话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_第5张图片

第一次    2013.11.19

01

多年后,她再一次看到那个小女孩,是在雨天,倾盆大雨让车窗外的刮雨器,越来越无力,左一下右一下,看的她心烦,要不要过去?要不要去看看那孩子?她还好吗?这么大的雨怎么还不离开?她蹲在那个沙堆上干什么?小小的,蜷缩的背影看的她心疼。本想悄悄看一眼,只看一眼,然后就离开的,但是,她还是身不由己推开车门,撑开伞,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过去,生怕惊动孩子,越到跟前,越是小心翼翼。

孩子很专注,埋头在沙堆上搭城堡,渗了水的沙子,根本捏不成形状,可孩子仍是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拼命的堆积,倒塌,再堆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她站在原地,想看这倔强孩子究竟能坚持多久,最终,她被打败了,她对孩子说:“换个地方吧,沙漠里耕耘,是没有结果的。”

孩子慢慢抬头,看着她,眼光如把利剑一般在瞬间将她洞穿,让她有些无地自容。孩子站起来,拍拍手,左半边脸带一丝含而不露的笑,耸耸肩,一言不发,转身离开。

伞不知何时滑落,她在雨中蹲下身,继续孩子的工作,堆积,倒塌,再堆积……

02

第二次看到小女孩,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天空无比蔚蓝,草地葱绿而柔软,女孩叼着一根狗尾巴草仰面躺着,翘起二郎腿,微微打着拍子,浑身散发着桀骜不驯。

她大步走了过去,大大方方的坐在女孩身边,女孩斜睨她一下,闭眼假寐。

“你孤独吗?”她问。

“是不是在生我的气?”她又问。

“我错了,可以原谅我吗?”她继续问。

  女孩说:“闭嘴,我要睡觉!”

“我很孤独,我很生自己的气,我一直都无法原谅自己!”她低声说,那声音只有自己能听的到,但她知道女孩一定听到了,因为她看到女孩紧闭的双眸浸出湿润,顺着太阳穴,缓缓而下,落在草丛中,在阳光的折射下如一颗晶莹的珍珠,熠熠闪光。

03

第三次看到那小女孩,是冬日的夜晚,炉火烧的很旺,烤红薯的香味溢满屋内每一个角落。女孩坐在大大的书桌前,零乱的作业,铺满了整个桌子,她在英语书下盖着一本厚厚的小说,眼睛如饥似渴的盯着书,竖起的耳朵明锐感知四周,当她走到孩子身边时,孩子警觉的抬起头,双手合住书,发现是她,长长的出了口气,继续埋头阅读。

“还是喜欢看书吗?在看谁的?琼瑶?金庸?三毛?席慕蓉?王朔?”她摸着孩子的头发,这是她早就想做的事。

 “你还喜欢他们吗?”孩子终于抬头面对她。

“喜欢,但不看了。”她说。

“那你看什么?”孩子问。

她想了想,笑道:“鲁迅。”

“少年润土?”孩子有些好奇,她知道在孩子这个年龄对鲁迅的书,只停留在“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是的,少年润土。”她说:“后来,润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啊?他怎么变了呢?”孩子问。

她说:“因为,他丢了最初的自己!”

孩子不解说:“人怎么会丢了自己?”

她沉默许久,缓缓道:“人时常会丢了自己。因为胆怯,因为自私,因为焦躁,因为不安,因为想要逃避。”

她紧握住孩子的手,心想:这一生再也再也不会松开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_第6张图片

第二次    2014.07.27

01

清晨,厚重的雾气像细密的白纱床帏,从河的一边漫延到另一边,金黄的芦苇随风轻颤,枝叶上晶莹的露水,顺着细细的芦杆渗入泥土,泥土混杂着枝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就是这样一个本该静谧的早上,她又看到了那孩子。

一袭大红的裙衫,闪过她的视线,惊鸿一瞥,钻入芦苇丛中。她追了上去,扒开层层叠叠的芦苇,任凭湿滑的小枝划过脸颊、胳膊、小腿以及所有裸露之处,挠痒般的隐痛四散,极不舒服。

她大声呼喊:“等等,丫头,等等……”回应她的只有红色裙袂越来越快的闪离。

无数枝丫妖孽般伸出手臂阻止前行的路,她走过梅花桩,舞过桃花阵,万水千山踏遍,在无数坚持与再坚持之后,走到芦苇丛林的尽头。小小的身影站在悬崖边上,崖下是宽阔的大河,一眼望不到头,巨浪滔天。

起风了,她耳边只有风声,那孩子在风中最后一次回望,用唇语对她说:“我回去了!”

02

“不,不要!”她猛的从床上坐起来,额头爬满密密的冷汗。

夜色已深,月光轻洒在雕花窗棱,透过花棱细缝,映在那孩子的身上。孩子侧坐在飘窗,脸色半明半暗。

“作梦了?!”“梦到我了?!”“你后悔了?!”“想要赶走我?!”孩子用问句作陈述。

而她除了大口喘气外,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送我回去吧!”“我也讨厌这里!”“讨厌虚伪的你!”孩子声嘶力竭的喊。

她依是无语,用手背擦去满头的汗,掀开被子,下床倒了一杯温热的水,端在手心,借此温暖全身。

“为什么要来找我?因为我有一颗玻璃般晶莹剔透的心?那么,给你,你放我回去!”孩子掏出心,重重的砸在大理石地板上,银瓶乍破的声音,穿透她的心。

她看着四渐的玻璃如流星一般划过夜空,落在脚下,她看到孩子跳下窗台,白嫩的小脚踩在流星上,那闪闪的流星瞬间化为驿外断桥边的梅花,妖艳夺目,是啊,太过夺目,刺痛了眼睛,她转过身大步离开。

03

又是黎明,街灯依次熄灭,回家的路清晰而又笔直,她托着长长的影子,疲惫慢行。要怎样去见那孩子?要怎样告诉孩子成长与疼痛的关系?要如何填补空缺的那些年?

她突然驻足了,那孩子就坐在不远处的石阶上,蜷缩着身子斜依着灯杆睡着了,长长的睫毛上,还倔强的停留着泪水。她走过去,孩子自然而然的倒在她怀中,像只猫儿一样,伸伸懒腰选择最最舒适的睡姿,安然入眠。

她试着用指尖碰触孩子的睫毛,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醒来:“对不起!我又任性了。你生气了吧,是不是想送我回去?”

她微笑着,为孩子理理零乱的头发,轻声说:“没有,也只有你才能让我拒绝麻木,明白对错,痛并快乐的生活。”

她知道这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害怕被抛弃、被遗忘、被孤立,这孩子渴望爱与被爱,渴望真实与纯粹,这孩子虽然弱小却能坚持,虽然总会受伤却从不因受伤而放弃目标。

孩子小声说:“可是玻璃心没有了。”

她抱住孩子,坚定的告诉孩子:“没关系,我们可以换成水晶心!”

也许这孩子的存在会让心背负更多,会走更多的路,还会有若干次这样的冲突,但若没有这孩子,谁来给她前进的动力?谁又能给她活着的证据?

一生有你,不离不弃!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拥抱你的内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