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苏东坡(冯耀韬)

我心中的苏东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记

        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集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于一身,是北宋文坛宗主。受到重用时,他不恃才自傲;遭受贬谪时,他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乐观、开朗。他便是苏东坡。如今,跨越千年风雨,他正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向我们走来。

        苏东坡在年少时就展现出了优异的才干,年仅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很快就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后来苏东坡的名气越来越大,受到当朝皇帝宋神宗的喜欢。他学富五车,却不迷恋权力,而是请求外调,来到了杭州当太守。在杭州期间,他治理西湖,在西湖上留下了一条很长的苏堤,并发明了东坡肉等美食。在徐州期间,最终保存了整个徐州城。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与民同乐、关心百姓疾苦的形象,一个善良的父母官。

        然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再善良的人也有可能遭到迫害。公元1079年,即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以李定为首的一批小人由于嫉妒,希望置苏轼于死地,最终导致苏轼贬官黄州。此后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忧国忧民转为对逆境的乐观。在黄州期间,苏轼得到了一块五十亩的地,便给它取名“东坡”,“自己则为东坡居士”,每天与农人一起耕作,而无半分怨言。在黄州期间,他两次登上赤鼻矶,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了他乐观、豪放的心境。在黄州时,他是孤独的,但在这孤独中,却产生了一种恬静和超然,这在《记承天赤夜游》中得以体现。“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体现的是一种乐观,一种自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则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而周瑜年纪轻轻早已成名的愤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则表现出一种沉静超凡脱俗的境界。调任密州后,苏东坡更是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定风波》等表明自己不畏苦难、老当益壮的雄壮气势。此时苏东坡已年近四十岁,却写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如霜,又何妨”以及“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既无风雨也无晴”这样表明自己不怕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句子,足以看出苏轼身处逆境,却超然乐观的处世哲学。

        苏东坡生命中的最后几年,由于朝廷中与他为敌的小人当权,苏轼被一贬再贬,一直被贬到海南儋州。他去世的前几个月,再次返京的过程中,面对僧人收藏的自己的一幅画像,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作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首诗苏轼的自嘲,也是对自己壮志未酬的不满。苏东坡信奉道教与佛教,在他的后半生中道教与佛教思想给了他许多启示,他的乐观、超然也有道家的影响。也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我们今生所能看到的,有着鲜明个性的苏轼。

        千年以后,苏东坡仍然在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的影响是永远不可能被时间埋没的。他是北宋文化的一个符号,北宋文学也因他而被发扬光大。他装着一肚子不合时宜,在后人的尊敬中流芳百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中的苏东坡(冯耀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