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文化的差异性--随笔

心境文化是有层次的。


心境文化的差异性--随笔_第1张图片

早上回看读书群,有A同学分享:

“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获得。

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可获得。

顶级的欲望,通过煎熬才可获得。”

看到“煎熬” 我立时想到的是:“煎熬”不过是一种云淡风轻、剃发出家的心态;不过这心态也是需要人生沉沉浮浮的历炼成长。

接着往下又看到B同学的回应:“通过了煎熬,其实就是无欲无求通达一切了[偷笑]”。当时想:多么惊人一致的想法啊!


心境文化的差异性--随笔_第2张图片

昨晚在大家庭的群中分享“成长”的理念,我说:“有时候我是期望下一辈是为自己的精神而奋斗的,而物质仅是一种副产品......;期望她(他)们能脱离那种底层过度物欲化的文化环境的束缚。”

我原来以为这是多么平常、多么单纯、多么极其普通的想法啊,这不是我们读书群中正常交流、无比认可的话题吗?

但我的弟弟回应我:“只是期望,人性暂时到不了那个境界。”我弟弟初中毕业,在县城一个大型国企做驾驶员,信基督,人性善良淳朴。他的话基本代表了我们这种县城级文化氛围的几乎99%人的想法。


心境文化的差异性--随笔_第3张图片

有时我会想: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为什么要上清华、北大、哈大(哈佛)?我知道,我们读书群同学的想法与哈佛同学的想法又是天差地异的。人在同一个心境文化环境中,想法会高度一致。

人的认知成长主要是大脑神经网络的构成变化;而大脑的神经细胞电回路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倒重来不断重塑的过程,是一个经常在改变的与宇宙一体的局部能量的演化进化过程。

什么样的心境文化环境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

20200227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境文化的差异性--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