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落第是种什么体验——张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

正德13年,公元1518年,永嘉人张璁,第七次应试礼部名落孙山。

张璁感到了一丝丝的恐惧,一丝丝的绝望。这种情绪在自己身上出现,一向追求圣贤之道的他感觉是一种耻辱,但是没有办法,即便他有着多年的修养功夫现在也无法控制这种情绪的产生,因为这是无情岁月给他的一份强制性的礼物。

回首往昔,他张璁也算是一个颇得命运眷顾的人物。20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在永嘉地区也算是颇有名气的一方人物了。但没想到的是,命运似乎在跟自己开玩笑,中举之后,从弘治12年(1499年)年到正德13年,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七次应考竟然七次名落孙山。这意味着即便第八次应考能够得中,那个时候自己也已经46岁了——更何况能不能考中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看着镜中两鬓的星星斑白,张璁感到了一股酸楚。

回想第一次科场失意,他完全没什么感觉,处之泰然。“没事,后面时间还有的是,下一次考好就行了。”他这样想,别人也这么劝他。为了积极进取,在当年夏秋之交他还带着妻子一起到南京国子监求学。一边享受年轻妻子的温存,一边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窗好友们进德修业、指点江山,好不快活!

第二次科场失意,他27岁,也没有太多的伤心悲痛,只是想着下一次要考好一点,接下来的三年一定得更努力。这一年,蒙古小王子率10万骑兵分道入侵帝国西北边疆,杀伤甚众,关中震动,他似乎对这件事情更为敏感。

第三次科场失意,他30岁,依然慷慨激昂。正在考试的途中,与他感情很好的叔父病逝,他没能亲自前去为送终,后来一直引以为憾。

第四次科场失意,他34岁,此时已经是正德三年。他虽然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有点难过,但是朝局的变动更加惹动他的心思。此时宦官刘瑾专权,越来越嚣张跋扈,屡次兴起大狱,将朝官300余人下狱。和很多人一样,他也为朝局的动荡感到不安。

第五次科场失意是正德六年,他已经37岁。面对无情的黄榜,他已经感到一丝丝的不安——可能自己确实没有这个命吧,否则何至于连续五次不中?好在这一年长子逊志出生,冲淡了五试不中的沮丧情绪。这一次的应试令他感到惊心动魄不单单是考试本身,还有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50多天的路途当中,他见到了刘瑾执政多年所造成的乱象,真的是流民遍地、四方乱起,尤其是河北霸州的刘六刘七,他们竟然就在京师附近揭竿而起,纵横数千里,残破州县超过百数。

第六次科场失意是正德九年,他已经40岁了。一个男人在40岁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到了知天命的阶段,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了。这一次的落第对他的打击相当沉重。回家之后,想起亲人的嘱托、朋友的期盼,他的伤感日渐增加。他在亲戚朋友处长期盘桓,在诗酒唱酬之中排解落榜的失意感觉。

他确实已经有点累了,不想再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于是决定到吏部挂号,然后等待以举人的身份到某个偏远小县去任职,虽然干的都是一些小吏工作,最多不过是教谕(县教育局长)或县丞(县办公室主任),但好歹也是一场事业,总比现在这样苦熬岁月好一点吧!

可能自己确实没有中进士的运气!于是在正德11年,42岁的时候,张璁带着夫人蔡氏一同北上准备到吏部去挂号。

路过南京,听说同是浙东人的天下名士王阳明正在南京,任职鸿胪寺卿,于是专程前去拜谒,两人就各自的治学心得进行了交流,聊得相当愉快。

王阳明作诗一首相赠,且将诗写在扇面上,题目为《咏一》,张璁和了一首诗《咏万》,将这首诗题在扇面的背面。

咏万

品物形容别,君门万里多。

藏三生几许,挂一漏如何?

对策言难尽,封侯户岂过。

独欣歌圣寿,列国似星罗。

(大家可以好好品味一下这首诗)

可能是一路上的见闻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刺激,到京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不去吏部待选了,还是要继续考下去。

没想到正德12年(1517年)的科考(第二年放榜),他再一次落第,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七次了。

恐惧和绝望的情绪油然而生,不由得他对命运产生怀疑,辗转之下找到了京城著名的算卦高手——时任都察院监察御史的箫鸣凤,询问未来的路。

其实在张璁看来,这位善于占星的萧御史本身就是一个奇葩。别人辛辛苦苦怎么考都考不上,他倒好,考上了而且还混到了一个不错的职位,但在工作上没见他干出什么特别的成绩,反而在占星算卦上成绩斐然,俱朝皆知。

“再考一次吧!”萧御史再一次复核了他的个人资料后,说了这五个字。

“还考?”张璁欲言,却被萧御史止住。

“从此以后三年你就可以中进士,再有三年你就会飞黄腾达的。”

……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个安慰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次落第是种什么体验——张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