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赏读:陈平

《资治通鉴》赏读:陈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秦朝覆灭,到汉文帝继位,在这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中涌现出众多的帝王将相,如力拔山河的项羽,运筹威武的张良,前文提到的韩信等等……这些人在记载中的形象或是慷慨悲歌,或是忠勇坚毅,亦或是智计高绝。但是在这么多人物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陈平。

感兴趣的地方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在于记载中的这个人十分真实。没有伟光正的形象,但是却是汉朝一统天下的重要谋士之一;没有小人的恶名,但是却在吕后当政时期高居丞相之位。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重重,才让他更值得深思。

陈平的发迹,最开始的记载便是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面对吃力不讨好的差事,陈家小子可以让乡亲父老全部认可,其情商智商可见一斑。但是陈平对自己的认识也更加透彻,注定要执宰天下的人,或许总有些不平凡的地方。

后来“大楚兴陈胜王”,六国贵族也趁势而起,在这个乱世之中,升斗小民或许会躲在某个角落瑟瑟发抖,略有才气的人则可能“求田问舍”,但是真正的人物则是抓住时机,搅风弄雨。陈平的老家原本就是魏国的领土,于是陈平也顺理成章的成为魏王的手下谋臣。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在汉朝霸业奠定的历史进程中,陈平的身影辗转与各个角落,折射出一代谋臣的不同凡响。声东击西,让刘邦脱离项羽的掌控,进入汉中,这才有了后来的楚汉争霸;离间计出,让项羽与他的重要谋士范增反目,最后气死范增,使得楚国军力斗转直下;乔装诱敌,让被困于荥阳的刘邦得以安全脱身;陈平蹑汉王,才让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从而赢得韩信的忠心;联齐灭楚,给穷途末路的项羽最后一击;智擒韩信,巩固了汉王朝的统一与中央政府的权威;解围白登,又一次让刘邦脱离险境。

但是,这样一个计策无双的谋臣,刘邦的评价则是【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那么为何会得到这样的评价呢?我们看看《资治通鉴》里记载的几个故事。

一、小节有亏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这是陈平最初归附刘邦时,同僚们对他的评价,此间或许有争议的地方,但是由此可见,陈平的人品值得商榷,后来陈平以退为进,指出魏王,项羽以及刘邦三人用人的特征,获取刘邦认可,才有了后来的智计百出。

二、谋身有道

【初,高帝病甚,人有恶樊哙云:“党于吕氏,即一日上晏驾,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帝大怒,用陈平谋,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吕后弟吕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而令绛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

平行,闻帝崩;畏吕谗之于太后,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崐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使傅教惠帝。是后吕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

在刘邦病危时,听闻有人告发樊哙与吕氏结为一党,想要谋害刘如意,于是便让陈平和周勃前去接管军队,杀掉樊哙。但是此时的陈平却自有一番计较,因为樊哙乃是刘邦的故人,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刘邦因为愤怒杀人,等怒火消去便会后悔。因此自作主张将樊哙扣押下来,送到长安交给刘邦自己处理。尚未到达长安,便听闻刘邦去世,因为害怕被吕氏谗言陷害,便不顾一切的奔到皇宫,为刘邦痛哭流涕,请求守卫皇宫。吕太后于是任命他为掌管宫殿门户的郎中令,还让他辅导汉惠帝刘盈。此后,吕氏便无法说陈平的坏话。樊哙到长安,便被赦免,恢复原来的爵位和封地。

与历史上著名的大臣不太一样的地方是,陈平不但精于谋国,也精于谋身。刘邦去世所带来的巨大危机,陈平竟然可以在险象环生的境地中绝地求生,甚至获得了高位,这正是由于他能准确分析形势,并且当机立断的做出决定。

三、曲意奉承

【冬,太后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太尉勃,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刘邦撒手人寰之后,刘盈性格暗弱,而吕后强势。因此掌控了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想要封吕氏家族的人为王,右丞相王陵据理力争,明确反对,后来被高后寻个理由夺了权力;而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却表示封吕氏为王,并无不可。此时的吕后势力庞大,如果像王陵一样直接反抗,最终的下场肯定是被赶出权力中心,从而让吕氏一族彻底掌握权力,断绝了刘氏再兴的希望。因此,面对王陵的斥责,陈平却自信的回答【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四、不贪恋权位

【陈平谢病;上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十一月,辛巳,上徙平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吕后死后,吕氏诸王想要作乱,却因为志大才疏,被周勃等人所灭,并且立代王刘恒为帝,此时的陈平则让出来右丞相的位置,甘愿作为周勃的副手。而他给出的原因则是因为平定诸吕时周勃的功劳更大。事实上,这是一个明哲保身的重要手段。新皇初立,陈平虽然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时期立下功劳,但是却不能与周勃扫灭诸吕,迎立天子的功劳相媲美。况且,面对位性格、手腕都不清楚的汉文帝,甘居副丞相的位置才能进退有据。

四、能力非常

【帝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不知;又问:“一岁钱谷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惶愧,汗出沾背。上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不如平远矣。居顷之,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久之,即祸及身矣。”勃亦自危,乃谢病,请归相印,上许之。秋,八月,辛未,右丞相勃免,左丞相平专为丞相。】

汉文帝渐渐熟悉了治理国家的事务之后,某次朝会询问国家每年判决的案子多少,每年的税收多少,但是右丞相周勃却无法说出来。而当皇帝问陈平时,陈平却说这些事情有各自的主管,而宰相则是辅佐皇帝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职务。

有了这样一件事,加之有人劝戒周勃功劳太大,又身处高位,祸事不远。周勃便自己辞职了丞相的位子。而汉文帝则让陈平“专为丞相”。只是不知道说陈平“难独任”的刘邦若是泉下有知会是什么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赏读: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