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追风筝的人》有感

      前段时间读完了美籍阿富汗作家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合上书我想了很多,尤其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阿米尔父亲朋友拉辛汗给主人公阿米尔打电话时说的一句话: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最后阿米尔营救哈桑儿子索拉博的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勇气深深的震撼了我,这本书的具体内容我就不赘述了(网上啥都有……^_^)。震撼之余我就思考了,人都是有惯性和惰性的,一旦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就不想改变和挪窝儿了,而是什么力量让主人公阿米尔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去故国营救一个素未谋面的孩子?难道是仅仅是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自己是那个孩子的叔叔?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呢?不!我感觉都不是!而就是拉辛汗的那一句话: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而这块心病已经压在主人公心里二十多年了,主人公太想做个“好人”了!只是当时自己的懦弱,加上各种因缘错过,才让这个心病埋藏在心里已久,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跳出来深深折磨着主人公。于是当主人公听到拉辛汗的鼓励之后,毅然决绝的去救赎自己。虽然没有告诉妻子全部的真相,但妻子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更加鼓舞了主人公,也是主人公勇气的回报。虽然营救过程跌宕起伏,最后故事以索拉博对阿米尔的微笑结束,剩下的读者自己想想就可以了,也算是个大圆满的结局了。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呢?是不是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勇气去迈出第一步而使错误或误会越来越深,“好人”与我们越来越远呢?如果有,就请认真读一遍或重温一遍《追风筝的人》,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勇气,做个“好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追风筝的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