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父权、宗教、社会、家庭和自己合力摧毁的人生——《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一个被父权、宗教、社会、家庭和自己合力摧毁的人生——《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_第1张图片


一、对父权与宗教的思考

父权社会起源于什么?

基于父权的宗教、特别整体倾向严苛的一神教,对个体的人,是救赎多于扭曲还是扭曲多于救赎?

克莱尔的父母仅仅因为儿子有他们眼中的“异端”思想,就剥夺他接受更多教育的权利。因为,“如果把这个不信教的小儿子也送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个不信上帝的小儿子也许会利用大学里的知识来反对自己一生坚持的教义。”

因宗教狂热、对宗教盲从遮蔽人性,我以为,这才是悲剧的起源。

控制与愚民的确是专制主义的首选,无论神权、政权还是家庭中的父权、夫权,无论中西;若是再披上一件上帝的外衣,看起来还能冠冕一些,就更可以心安理得地本着“神圣”之名双标,无论是克莱尔的父母,还是同样触犯摩西十诫“不可奸淫”之罪的克莱尔对待苔丝。果然是从同一个家庭(也可以理解为社会)走出来的同一种人。

最后,克莱尔籍由苔丝的磨难和痛苦得到了灵魂的升华,还得到一个理想的“纯洁”妻子,并兼有苔丝全部的好——天真、纯洁、温柔、甜美、漂亮,可以被调理成克莱尔自己的人,有苔丝全部的长处,却没有苔丝一点的坏处(苔丝语)。从小说看,起码外貌还真是像极苔丝,甚至美得更胜一筹——果然是有苔丝全部的好却无苔丝一点的坏。这个结局对这个男人及他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再完美不过了!

只是,无论是对苔丝还是对苔丝的妹妹,公平吗?


二、克莱尔和亚力克谁更恶?

在克莱尔自私且可笑地惩罚苔丝的同时,亚力克却对苔丝说:“我之所以没有看不起你,是因为尽管发生了那种种的事情你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冰清玉洁。在你看清了当时的情形之后,你是那么快那么坚决地离开了我;你没有随我的意思继续留在特兰特里奇。”浪荡子反倒能够看清世事、看懂苔丝。

最后,亚力克被苔丝杀死,尽管,在她和她的家庭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他援救了他们,当然目的实在谈不上光彩。但苔丝原生家庭的溃败并非因他致此,那样的家庭,溃败来自糟污的内部,任何人都挽救不了。认真讲,亚力克的确有罪,却罪不致死,而同样有罪的克莱尔却能够以“好人”的名义获得全新的人生。

那么,苔丝的所爱,到底是什么呢?是爱,还是一个没能建立起自我的女性在父权+宗教双重压迫环境下的迷失,还有盲目?


三、关于女孩的教育——一个女孩母亲的思考

是谁?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力量一步步摧毁了苔丝的人生?

看上去,是一些并无太多逻辑关联的偶然事件,作者用了大量的暗示和隐喻,认真思考却能发现每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其必然会发生的环境温床。

苔丝有一个极端糟糕的原生家庭,一对父母和电影《何以为家》中的父母有得一拼:生而不养,懒惰、糊涂、猥琐、自私,只是没有吸毒,却都醺酒,酒在那样的时代,也差不多就是和毒品同类的东西。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特别最大的孩子。若是还想把拯救家庭这样一种原本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套在自己身上的话,就更是加速滑向地狱——这样的家庭,谁都拯救不了!

父母给不到孩子恰当的教育,甚至于事实上阻碍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教育(此处指非宗教教育,受过教育的克莱尔并不比其他人好到哪里去,更不用说他那两个接受了高等教育、毕业于剑桥的哥哥)的缺乏限制了苔丝解读世事的能力——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无法理性分析更不用说基于理性做选择,完不成自我认知,找不到人生方向,剩下的唯有自我迷失后的狂热,缺乏自信的盲从,屈服于环境压力的自我放逐。这样的苔丝,尽管坚韧,却仍然无法阻止自己人生的崩塌自是必然。

事实上,浪荡子亚力克才是真正了解苔丝的人,包括她的思想。只有他看透了苔丝对克莱尔“异端思想”的全盘接收是一种无知,看到她对这些思想缺乏基本的理解,看到她的迷信和盲从。当然,浪荡子本性让他成功利用了苔丝的这种无知和愚蠢诱拐了苔丝,却最终杀死了他自己,这实在也是一种讽刺。

已然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存在,无可改变。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进而如何选择,却是做为个体的人可以有所为的。苔丝绝大部分的痛苦来源于当时的世俗谬见,如何理解这些谬见,彼时的苔丝没有把握的能力。所以,尽管她喊出,“我原谅了你,安琪儿,你怎么就不肯原谅我呢?!”这样一句直击灵魂的叩问,却最终走不出克莱尔的阴影——同时也是她和社会合力给自己设下的圈套。

可以用一个词,“时代局限性”来解释。

只是,对于现代人,特别对于女儿和养育女儿的母亲们,我们又当如何思考这样的悲剧呢?

健全的头脑、清晰的思维,判断力、抉择力、执行力,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进而获得独立的灵魂、自由的精神,最终能够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才是教育当有的目的——当然,我指的是现代教育,基于平等、自由与尊严的教育。

人到中年阅读此类名著,从一个女儿的母亲角度讲,感受又有不同,过程中不断重新思考名著和名著崇拜,思考什么样的书适合孩子?世界名著“头衔”可不可以成为青少年的阅读通行证?

对于我,在女儿还没打破权威崇拜,仍然残存来自社会文化的女性定势思维,比如对爱情和基于爱情的生活的非理性幻想,对所谓女性责任比如必须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守贞、忘我等有所反思之前,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之前——也就是还是文艺青年的时候,我不会推荐,但也不禁止。

待到理性能力初步建立再来读,才不致走偏。成年后,作为对历史、社会、文化、宗教、心理等的了解窗口来阅读,或仅是基于对文学的喜爱而读,无害。若是错过阅读时机(不同书籍的接受可能的确和年龄有关,比如我现在更喜欢专业书籍,对小说的热爱停止在少年时代),不读也不是损失。 

当然,如果孩子迷上了更为莫名其妙的霸道总裁类网文,这类书拿来和孩子共读,之后辅以思辨探讨就还是有价值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被父权、宗教、社会、家庭和自己合力摧毁的人生——《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