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精灵

我相信文字里一定住着一个精灵,不然她为何如此的美妙绝伦,让我回味无穷?

我从来没有像读语文教材一样如此认真的、如此深入的一遍一遍地读过其它书籍,而这些文章越读越觉得美妙,越读越觉得字里行间竟然藏着如此美妙的意境,像一幅画,像一首诗,细细品味,百读不厌意犹未尽,回味隽永。

文字里的精灵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一次拿起语文课本,翻翻文章,再一次被文字中的精灵所吸引: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山雨》

下雨了,雨水滴滴答答的敲打着自然界的一切,雨变成了自然界的主角。一切都在静默着,而作者把雨描摹的如此有形,有声,有质感着实令人钦佩。雨,像一个音乐精灵,敲打着自然界的窗,像手指,弹奏出一首首悠扬又优雅的乐曲。你有没有觉得像一幅画,看到一个小精灵正在轻盈的飞舞,奏响了最美妙的乐曲?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段是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结合的天衣无缝的文字。周晔细腻的描写似乎让我看到了在微弱的灯光下,周晔瑟瑟发抖的画面,鼻尖的热气瞬间凝固似乎有一层薄薄的霜或者冰,而手脚的麻木也许是作者当时看的太专注,看的太认真的缘故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月光曲》

有没有像一幅画?微风、蜡烛,像银纱一样清幽的月光。美妙的意境,细腻的情感,似乎贝多芬的《月光曲》正轻轻的耳畔响起。。。。。。

读了这三段文字分享,你有没有真的感觉到在文字里住着一个精灵?一个善舞的精灵,一个优雅的精灵,一个无所不能的精灵。。。。。。

文字里的精灵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后我就有了深深的体会,为什么语言文字可以写的这样美?这样有质感,这样亲切,亲切到可以触摸,可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味同嚼蜡,枯燥无味?

细细想来,也许是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也许是体会不够,更也许是读书时粗枝大叶、囫囵吞枣?亦或是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太过于笼统,对于文本没有更细致的解读?

回想每次读课文时细细体会的时间真的太少,脚步匆匆。慌慌张张的没有停下来仔细欣赏课文中的每一处风景,不管是写人的、写事的、还是写景的,都是一扫而过,认真研读的时间太少了。就连学生也觉得课文没有意思,让他多读两遍似乎显得老师的水平太low,没有意思。

其实太多的精华,太多的经典都在文中可以找到,包括写作文的方法,技巧。大家的风范,大家的风骨在文中更是可以一探究竟。对自身的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何故竟落到现在这样枯燥无味的境地了呢?

老师慌慌张张的结束教材,急着给孩子补充其他的更高深的文章;学生也对课本不屑一顾,急慌慌的读着那些似懂非懂的科幻类、悬疑类的书籍。可是,请等等,难道他们真的就可以和精读的语文教材相媲美吗?

孩子们,在你们急着阅读课外书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本需要精读的书,一本可以用心读的书,因为文字里藏着一幅画,一首诗,更藏着一个无所不能的精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