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长爱表扬,高知家长会鼓励,最牛家长在行动

普通家长爱表扬,高知家长会鼓励,最牛家长在行动_第1张图片

子女教育向来是一个大难题,鼓励式教育是当下流行的一种解题模式。鼓励教育其本质是心理引导,但大部分人是“傻傻分不清楚的”,什么是鼓励?什么是表扬?为什么这样做,分不出子丑寅卯。

1、

首先,表扬和鼓励不是一回事,其区分在于: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比如“妈妈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高兴”,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绩,比如“爸爸看到你得了第一名为你骄傲”。

举个例子。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相当出色的完成任务,测试完成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们,并附上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第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第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努力的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很出色”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个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心理学研究认为:表扬会妨碍孩子承担风险挑战难度,它会造成孩子患上寻求认可上瘾症,鼓励使孩子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从而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鼓励,但未必知道怎么执行鼓励。建议是:孩子做的事情,如学习、运动、社交等活动,家长一定要注重其过程,在过程中寻找值得肯定的地方,鼓励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鼓励孩子的合作精神与交流习惯。减少诸如“最聪明”“最棒”“最牛”“最美”“最帅”等严重主观判断词汇的使用,即使孩子门门考第一,你也要习惯于说“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继续努力你可以表现的更出色”。这样表达不是谦虚,而是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样简单的道理,不要把话说的太满,留有余量才有进步的空间。

生活中分不清鼓励与表扬的案例很多。有的家长特别喜欢赞扬孩子的某项技能,并“直言不讳”。比如,有位朋友常说“我家孩子的数学就是好,这点不是我不谦虚,确实数学在她们班是很好的”。而实际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在遇到超出她能力的事情时候的第一反应是失落是不适甚至难受,她面对困难的状态不是乐观的,不是乐于挑战的,是唉声叹气的,是想办法回避的。

很多时候,她总会表现出了一种不容质疑的状态,即不能说她不好,不仅不能说数学不好,甚至各方面她都难以承受他人的否定。这种情况,需要及早调整,毕竟小学生数学再好能好到哪里去?因而,我建议这位朋友要多肯定孩子的付出,而非不断的赞扬孩子数学很好的现状。

需知学海无涯,我们很多家长看到了孩子做好了一点事情,就沾沾自喜,恨不得全世界都清楚、都知道,这不是在成就孩子,而是在给孩子挖坑,让他们容易患上认可上瘾症。

2

鼓励的目的是激活孩子的成长意愿。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之于孩子,除了要注重精雕细刻,更深层次的还是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自我雕琢”。

由被动变主动,首先是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要时刻相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可塑性。家长要减少主观干预,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基础能力,激活他们的成长意愿。

那么如何激活孩子的成长意愿?

人在顺境中是不容易被激活的,尤其是孩子,而逆境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孩子无法理解和感受在困境中求生,翻过大山跨过大海的幸福感,但一定也能够感受到通过思考解决一道难题,通过努力考一个好成绩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以及因此而建立起来的自信心。

自信不是夸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这种成长需要家长的鼓励,如春风化雨滋润幼苗,更需要这些幼苗努力生根发芽,通过自己的发育来实现。

泰戈尔说:“枝是地上的根,根是地下的枝”,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孩子们成为参天大树的地上部分,就要帮助他们扎好深根,像胡杨木一样根深蒂固,即使他们将来遇到沙漠一样严酷的环境,依然可以坚强的存活。

而什么是根?根就是乐观向上的精神、强大的学习能力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

明白了根与枝叶的关系,我们就清楚培养孩子的方向。低年龄段的孩子首先要从性格上入手,我们要多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明白付出的必要性,明白与人为善的重要性,明白保持乐观向上的重要性。

3、

生活中,普通家长会把孩子不够优秀的问题归结为客观原因,比如数学题难,作文难,读书难。如果不难,不去克服,你的孩子凭什么比别人优秀?家长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与子女一样,都不愿意进入非舒适区,不愿意进入培养孩子成长的刻苦模式。

由此引申出鼓励教育的更高模式——行动同化,即教育不仅限于口头的鼓励,而是用实际行动感化和同化子女。

古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虽然有以偏概全否定个性的嫌疑,但强调的恰恰是父母对子女的同化。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与父母是极为相似的。当孩子长大了,往往会成为和父母类似的人,这种现象在官员、运动员、医生、教师、商人等职业尤其明显,这种情况可以归结为同化。

同化模式意味着共同成长。从大角度讲,你想孩子成为精英,自己先成为精英,从小角度讲,孩子要做某件事情,你绝不能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两眼一抹黑,只是告诉孩子“好好干,我看好你”,真正牛X的家长会用行动告诉孩子:看这里,我是这样做的,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努力完成! 

4、

总结来说,教育子女,表扬不是不可以,而是要适当,要善于利用鼓励模式,少表扬,多鼓励。

进一步讲,鼓励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家长要勇于付出行动,建立鼓励的更高模式:行动同化。

没有人想成为只会表扬的普通家长,我们都想成为善于鼓励的高知家长,甚至擅长同化的最牛家长。

动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通家长爱表扬,高知家长会鼓励,最牛家长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