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

我们的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捷径,当需要做决策的瞬间,脑子里面其实在不断的抄捷径,扫描以往的成功经验,如果找到一个适用的方案,立即停止搜索。这样的思维捷径,可以让我们迅速做出决策,却也埋下了种种陷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作出错误的决策。有一则是笑话是,宿舍夜里同学卧谈生理知识,一男突然发问:你说这世界上有没有男的有两个蛋蛋?他的潜在逻辑大概是这样:自己只有一个蛋且自己是男人,所以男人只有一个蛋,这显然不是事实,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视野不够开阔所产生的偏见,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开阔视野,博闻强志。

人总是喜欢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对问题做出决策,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一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思维但是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降低大脑解决问题的复杂度,有助于我们快速的做出看似靠谱的决策;而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令你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举步维艰,只知固守以往的经验,缺少创新或者改变的可能性。

  • 有一个学者给他的学徒们讲了一个故事:五金店里面来了一个哑巴,他想买一个钉子。他对着服务员左手做拿钉子状,右手做握锤状,用右手锤左手。服务员给了他一把锤子。哑巴摇摇头,用右手指左手。服务员给了他一枚钉子,哑巴很满意,就离开了。这时五金店又来了一个盲人,他想买一把剪刀。这时,学者就问:这个盲人怎样以最快捷的方式买到剪刀呢?一个学徒说,他只要用手作剪东西状就可以了。其他学徒也纷纷表示赞成。学者笑着说,你们都错了,盲人只要开口讲一声就行。学徒们一想,发现自己的确是错了,因为他们都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


有个理论叫锤子理论,大概意思是这样:“如果你手中有一把锤子,那么你眼中看到的东西都像钉子,或者说你看到东西,都希望是钉子,然后用锤子上去砸一砸”。作为一名程序员,就经常遇到这样的例子,举个简单的:刚学设计模式的时候,写什么都想拿一种模式去套用一下,甚至连一些很简单的、用一两个方法包装一下就能实现的功能也要套一个模式,写完后还颇有成就感。如此这般,却忘记了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遇到问题没有进行具体分析,不管一二抡起锤子就砸过去,成功的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 某企业引进一条香皂生产线,生产线不错,只是有个小缺陷,常出现没有装入香皂的空盒子。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怎么办?厂里请来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拣出空盒子,以免将空盒子当产品卖出去了。博士后成立了一个十几人组成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掉200万后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盒经过,两旁的探测器就会检测到,并且会驱动一只机械手将空盒子推走。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引进了同样一条生产线,老板发现问题后非常生气,把车间里一个农民工小组长找来说:你今天上午把这个问题给老子搞定,不然你就滚蛋。小组长很快想出了办法:花100块钱买了台风扇,放在生产线旁猛吹,有空香皂盒经过便被吹走。


显然,任何工具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是为解决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而生产出来的,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差别迥异,希望用一种工具便搞定所有问题,可谓异想天开。一种可行的做法是:口袋里多准备几把锤子,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亮锤子,先客观的评估它,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锤子,做到手中有锤,心中无锤。(暗时间

众多思维上的偏见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些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多看书,多积累,多接触不同领域的人和事物,以弥补因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局限导致的偏见。放下对事物的既定观念和偏见,开阔心胸和思想,去重新认知事物。你认为不存在的不一定真的不存在,你认为正确的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保持怀疑、思考的态度,并时常提醒自己:为什么是这样?有没有别的可能?

相关阅读
这里有一个认知偏差的列表:认知偏差
一些常犯的逻辑错误:请对照这二十四条逻辑谬误自行打脸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