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04

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04_第1张图片


班级管理杂谈之104

几乎每个教师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不爱交作业的学生。不少教师也在这个问题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却依旧没有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并上交作业的习惯。这些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些注意事项,导致事与愿违,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不能采取过于强硬的责罚

对于不爱交作业的学生,教师不能采取过于强硬的惩罚政策,比如放学不让回家,罚抄多遍等等。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上述惩罚却是一种变相体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严背离教育规律,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还有一些教师在处理学生不愿意交作业的问题时,动不动就开口责骂。而学生的叛逆性、逆反心理很强,越是让他怎么样,他越不怎么样。实际上,责骂学生是白费力而收效甚微的做法。相反,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应当冷静处理,找出问题的根源,循循善诱,结合个案情况适时适度地做出惩罚。接下来,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刚柔相济,让学生在认识到不做作业的后果的同时,逐渐认识到完成作业的积极意义,逐渐改变不爱交作业的坏习惯。

2.合理地布置作业

任何一个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弄清让学生完成该项作业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如果教师布置作业时一味从自身需要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便容易造成学生敷衍了事。如果每个学生都将作业当成一件苦差事来完成,其完成质量可想而知。合理布置作业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考虑作业的难度、数量、完成时间等,尽量确保学生能在相对轻松的心态下完成作业。

3.不当学生作业的“帮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今的教师辅导,大多集中在学生们作业的解难答疑上。当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大都帮助解答,并不厌其烦地讲给学生听,直到学生听懂、会做才停止。精辟、透彻的讲解,固然能使学生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牺牲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积极创新的机会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依赖心理,很少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因此,面对学生作业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04_第2张图片

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04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班级管理杂谈(老王唠教育)之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