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与年氏兄妹是真情还是假意,年羹尧之死,实为冤案

一部网评9.0的清宫戏《甄嬛传》,让小编队华妃这个历史人物的原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一丈红”、“贱人就是矫情”成为了大家平日嬉笑之语。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华妃果真是这样骄横跋扈,蛮不讲理吗?年羹尧是否罪不可恕。接下来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这对年氏兄妹与雍正的爱恨情仇。

首先我们要从那个传说中弑父杀兄,几乎将兄弟赶尽杀绝的皇上说起,即爱新觉罗·胤禛。在他当皇帝之前,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其生母德妃乌雅氏出身卑微。在胤禛刚出生时,便被过继给佟佳氏这位皇贵妃抚养,胤禛从小寄人篱下,性格方面难免有些孤僻,再加上小时候因生过一场重病当了几年和尚,总被其他皇子嘲笑,可想而知,这给胤禛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伤害,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韬光养晦,学会了左右逢源,表面看起来他是一个闲散的贝勒、亲王,但实际上他也为谋求帝位步步筹划。上面我们提到一点,胤禛生母身份卑微,自己做过和尚,而受到其他阿哥们的耻笑,所以也导致胤禛这个人,阴狠毒辣,自尊心很强、极爱面子,也因其性格原因,他朋友很少,也没有后方强大的家族支持,所以他和当时便归附于他的年羹尧,李伟隆,科多以及他的十三弟胤祥,感情深厚,在登上帝位后,也使他们享尽各种恩宠。其次就是年羹尧他的家庭还算不错,祖上也有官运,所以对胤禛这个爹也不亲、娘也不爱的阿哥,他也摇摆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坚定的跟随了胤禛,这不得不使小编猜测,年羹尧的妹妹在其中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年羹尧22岁便中了进士,其学习过程大家自行参考《大宅门》里的白景琦学习过程,年羹尧后又在平定西藏青海战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年羹尧治军相当严厉,有一次年羹尧端坐轿中,大雪纷飞,将士们扶轿手都冻僵了,年羹尧有些于心不忍,于是说道“去手”,结果军士们理解错误,直接拔出腰刀,把自己的手砍掉。所以我们可以说,年羹尧实际上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并不像有些文章说的那样是一介莽夫,等年羹尧平定西藏青海战乱之雍正后更适用了恩人这样不符合礼仪的称谓来感激歌颂他,史书记载雍正帝在处理重大事务上总要征求这位文武全才的意见,因此很多人在当时只知年羹尧不知雍正帝。当诸如此类的流言传到雍正耳朵里,使这个阴狠毒辣极爱面子的皇帝,自尊心严重受挫,他甚至嫉妒这个有勇有谋的大舅哥,因此他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声誉和地位被动摇的,于是他开始着手除掉这个有功之臣,要知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年羹尧常年征战在外,这性格也难免会耿直豪爽,尤其看不惯京城中那些养尊处优的王公大臣,因此对他们在言语行为上颇有不敬,这些人便和皇上达成一致,皇上就拥有了征讨年羹尧的坚实护卫队,终于一代功臣被杀,而在此之前他的妹妹先一步驾鹤西去。先是痛失爱妃,接着杀其兄长这个曾对自己帮助甚大的将领,虽然很多史书上记载年羹尧是恃宠而骄,咎由自取,但皇帝要杀你必定要找个正当的理由,皇帝不能背负上谋杀功臣的骂名,遂使史官美化这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便是我们后人看到的历史,试想一下雍正一个如此阴狠毒辣之人面对年羹尧的诸多罪行,为何只处死他一人,其他族人完全没有受到任何连累,年羹尧的父亲在此后依然按照一等公爵礼下葬,而年妃竟然能最后与雍正一同下葬,如此殊荣,若不是雍正内心有愧,凭他的性格和手段,怎会如此轻饶了年羹尧,如果当时大动干戈,累及其家人,那些跟随年羹尧多年的部下,那些当地的民众都不肯吧,大抵是年羹尧与雍正达成协议,以年羹尧一人之死换取全家之命,让其部下民众不要为之请命。这便是最好的结局吧。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功臣不可为,若要有功,功成必身退,方是保全之法,而年羹尧的妹妹也并非剧中那般蛮横,她性格温婉贤淑,貌比西施,对她雍正确实是恩爱有加。在雍正与年世兰生育以来,便不再与其他妃嫔有过指子嗣,可惜他们的孩子都早夭,其中他们的儿子福慧受到雍正宠爱的程度,更是受到以后皇帝乾隆的羡慕,雍正还在死后与年妃合葬,也许史书可以改写,但爱却很难伪装。雍正与年妃合葬,不知年妃对这个杀害自己兄长的人是该恨,还是对这个一直对自己疼爱有加,保全其家人的人该爱,爱恨交织唯痛苦耳。

而雍正在位的这13年,每天兢兢业业,平均每天朱批2000余字,可谓是皇帝之楷模,但这何尝不是雍正想要证明自己为自己的过往行为在赎罪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雍正与年氏兄妹是真情还是假意,年羹尧之死,实为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