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这个人(三)

于连这个人(三)_第1张图片

于连当了市长家的家庭教师,日子久了,就和市长夫人相好了。他一方面是欣赏市长夫人举止优雅得体,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市长夫人,进入到上层社会当中。

就在两个人感情在不断发酵的过程中,国王来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当中,当然国王来了,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可是法国国土本来就不大, 可能相当于中国一个省那么大。国王来到这一个封地,过来参观这个事情,在当时这个小城市,是天大的不得了的事情。造成全城轰动,小城当中所有的

上流权贵阶层,都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盛会去拜见国王,光宗耀祖,这件事可以一直写在家族的族谱当中,流传下去。

当时市长夫人因为太喜欢于连了,所以用尽手段,挤掉了富家子弟的名额,而让于连进入迎接国王的仪仗队。她这样做的动机很简单,她只是想看到于连穿军装的英姿。因为于连很帅,她觉得他穿军装会更好看,想满足自己的幻想。

这件事情却触怒了权贵阶层,他们无法容忍一个木匠的儿子,竟然能够出席这样尊贵的场合,跟他们的子弟平起平坐。这也充分反映出在一个阶级社会当中,上流社会对底层社会的鄙视,无处不在的歧视和压迫。 而于连在这次盛会当中也认识到贵族身份的意义。

因为他看到一个只比他大几岁的年轻人,竟然是这次朝圣仪式的主教,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年轻人是侯爵的侄子,这让于连的震动很大,他彻底感受到了在这样的结局当中,并不是唯才是取,一个人并不能通过奋斗就收获他想要的东西,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身份。

在这件事之后,就是有人给市长写了一封匿名信,揭发于连和市长夫人通奸。事情暴露之后,于连就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他在这座城市待不下去了,他来到一所修道院去进修,因为他本来就对圣经倒背如流。这个修道院相当于承上启下起到过渡的作用。这部小说分上下两部,第一部基本上就在这个小城完成。第二部是在巴黎一个更大的舞台。而这个修道院相当于是一个过渡。

于连也是在修道院当中,经人引荐,最后来到了侯爵府给侯爵当秘书。所以他来到巴黎,来到了一个更广大的舞台,来到侯爵府当秘书。

他发觉侯爵跟小城当中的权贵们很不一样,侯爵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平易近人,从来都不盛气凌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侯爵他认为人人平等。侯爵是一个非常非常保守的保皇党。这位侯爵比较开明,他觉得自己跟他的雇员之间,没有必要关系过分地紧张。其实都一样,我们常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很多大领导,往往很是平易近人。但越是底层的办事人,越是盛气凌人。

于连在侯爵府,就很愉快。他跟侯爵也非常的义气相投。这点令巴黎的上层圈子很不爽,所以流传着一个谣言,说于连其实是贵族的私生子,从而否认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因为大家宁可相信他是贵族的私生子,他能够这么优秀获得侯爵的青睐,他们也不愿意承认一个木匠的儿子,凭借自身的奋斗和努力,就这么优秀。

在侯爵府当中,于连又遇到一位人生中的 一位女性,叫马特尔。她是侯爵的大小姐,侯爵家的女儿,非常地叛经离道,跟普通的贵族极为不同。她是属于看不惯贵族阶层当中,凭着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平庸的贵族子弟。他非常欣赏于连,欣赏他能够通过个人奋斗,进入到侯爵府。

很多的小说当中,在大户人家当中,总有这些离经叛道的人。因为别人眼中的天花板,是她的地板,她在别人的天花板上,她反倒对他地板之下的世界是充满了好奇的。所以这两个年轻人,在性格上高度吻合。

于连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子弟,这个马特尔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小姐。于连意识到他如果和这位小姐结婚,马特尔带给他的最好的嫁妆是什么?就是贵族身份,就是晋升上流社会的捷径,同时这时的于连在上流社会混迹多时,他对情场伎俩拿捏得非常娴熟。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连这个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