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传播的是人情

流言,亦可称之为“谣言”,倒不是说一定是假话,而是指:未经证实的消息。

昨儿收到若干条短信,内容都是一样的,大意就是日本核泄漏,将影响到中国,宜穿白色长衣,最好戴口罩,每天洗澡,多摄入含碘食物,云云。都是朋友以及家人发来的,我深表谢意之余,也开始琢磨这个事。

照道理,真有核辐射,带口罩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我又想,当年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也没听说我们这里受到什么核辐射了。于是,我上微博向推神请教,有人告诉我这个当量级完全不同,但也有人告诉我,切尔诺贝利事故时,其影响也没波及到我国。还给了我一个链接,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靠谱,故而也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短信发送(我认为我的朋友们不会只发给我一个人),所形成的一种“流言传播”,它的原始动力在哪里?我们过往都以为,流言传播来自于人性中的恐惧,但这次的事,让我有了新的看法。

张三在发送这条短信给我时,我有理由做如下的推断:

其一、ta自己未必就当真了。我就不信ta每天穿白色长衣,戴着口罩,拼命吃含碘食物;

其二、ta的这条短信与其说是在提醒我每天穿白衣戴口罩,不若说是在提醒我:嘿,我是关心你的!

故而,这条短信最重要的传播信息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背后的人情。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得出的流言传播的假设(hypothesis)是:流言传来传去,无非就是人情表示罢了。我的一位至交好友听我说了这个假设后,总结为这句话:流言的基础是人情。我认为相当之精到!

有的八卦信息也传得非常快,但传来传去的前提就是:张三在传播给你之前,1、ta和你关系不错;2、ta认为你会此信息有兴趣,从而表达我们有共同趣味。八卦信息的传播,我以为与其说是在传播这个信息,还不如说是一种社交手段:对人情的继续巩固。

所以,流言传播的第一轮是从人情开始的,而不是恐慌。大多数人本身对这个流言的文本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也就是说,传播者自己未必都100%信了),而恐慌显然是传播者自己都信。当流言的文本所包含的信息得到越来越多的佐证(而不是证据)时,流言传播的动力,才从人情转向了恐慌。

流言止于智者么?不见得。我倒是以为,流言止于人情味淡的人——比如我,我就一条都没发过。

不断看到有人呼吁,在微博上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要传来传去。这就违反人情了。象微博这样的SNS(社交网络服务),既然是社交,自然就是个人情场。人情场里不传流言,怎么可能呢?

最后推荐一本书,有些意思,不过应该属于学术类书籍,不是那么容易读的: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第四章 控制的基础架构 《代码》第二版 中文译本
微软发布Office Live Workspace
闺蜜
中心化:聚合的时代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 无有相关日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随笔录,流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