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理所当然的忘记,是谁风里雨里一直默默守护在原地。
——田馥甄《小幸运》
一直自以为对器物有感的,就像女人喜欢裙子,木匠喜欢良木,我喜欢器物的原因,只因为我是一个喜欢做饭的女人。
今天在西西弗书店写作完毕,奖赏自己一个小时的闲适,我掠过财经类、励志类书架,最终站在生活类书架前,随手取出了《器之美》这本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上炭火上烹煮的小酒壶。酒壶泡在一只铁壶内,这只铁壶像极了我们家去年买的日式铁茶壶。 图片里,水气从壶口直升向上,仿若生活中的烟火气,让我对照片拍摄的环境浮想联翩。
《器之美》的作者为日本高桥绿,在女子美短大在读期间专攻陶艺,先独立门户,后开办餐饮业,至今参与创作的美术书已超过一百本。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的器物购买经历以及用途,且有名有款,每一只瓷器都有“来世今生”,备受关注,由此体会了作者认真生活的态度。
如同封皮上的一段字:“最美的器物是与人长久相伴的。看着它们,就像再回望某段时光中的自己,以及认真生活的每一天。”
1.一本适合速读的图画书
这本书三分之二是作者家中器物的图片,暖色调,美好温馨。 我大概15分钟翻阅完的,却好像用泉水浇灌了心田,舒适万分。
我是照片控,只要遇到对味的图片,没有文字也没关系。图片如同影片的每一帧,假以想象,是可以连图成片的,偶尔被“电”到,还会衍生一系列的生活重叠。
作者用图片加文字娓娓道来每一只器物购置时间、创作人和使用感受。似乎每一只器物都有生命般。 而且不论购置时间的早晚,同一位创作人的作品显露着一样的特质——即便器物设计改变了,但韵味一如从前。
详看下不难猜出作者的喜好——大都是那种原始工艺、略带粗糙的单色器物,形状各异,表面还会有沙石星星点点的留痕。
相形见绌,我们家,或者我身边大部分家庭中,器物只是工具而已,不会受到重视,更不用说娓娓道来的情趣了。
这也恰巧展现了不同的人生理念——作者是慢而精致,我们是快而粗糙。
精致还体现在每一餐的搭配上。作者居住在虽旧却整洁敞亮的大房子里,每天早上可以懒洋洋地看日出,给自己准备一碗鱼丝饭和菜汤的简易早餐。餐食盛放在小碗里,精心搭配摆放在一起。仪式感油然而生。
我不禁暗笑,如果在我们家,孩子们恐怕要多吃几碗才够的。
大盘子大碗,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论生活家境如何,都尽可能富余着做,留菜也就是“留财”了。
后来听朋友说,在日本,餐饮简单节制,适量即可,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 选择适宜容量的器物,精心搭配,健康饮食,生活的智慧就在这一箪食一瓢饮之间。
2.简单、够用、就好
作者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有机会参加器物的展览,也必带回喜爱的物件,久而久之,橱柜里,货架上摆放了满当当的器物。
我理解她的感触,总有为之心动的器物,不买心痒痒,买了堆在一起,轮换着用也需要时日。
后来一次机会,她拜访了住在高知县的朋友和其爱人的衣橱,大吃一惊:“五条裙子、五条内裤、十双鞋,橱柜里空空荡荡的,有多少东西一下子就能数得清楚。而且他们穿着时尚,不是按照出行或居家等用途给衣服分类,而是每一天都将各种要素完美搭配,过得很是开心。”
不但如此,朋友对器物的使用也是格外珍视的:“他们按季节给器皿分类,冬天用稍厚重些的碗盘,夏天则多用白色瓷器(买了新物件,就把旧物件送给朋友或拿去义卖)。享受组合、搭配器物的过程,爱惜并充分使用每件器物,这份好心境能让情绪一直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我被这一段描写感动了。脑海中掠过一对衣着得体的夫妇,在碗橱里取出分类存放的白色瓷器,盛放了新鲜的果蔬佳肴,与朋友推杯换盏的幸福画面。 我恍然大悟,对手中器物的关注不就是活在当下么?
善用器物的长处,适当搭配使用,是与当下的互动。当灵魂回归躯体,不再飘忽不定,也就安于当下了,这时世界清晰明亮,生活也丰富生动起来。 我们应该反思生活的冗余是否过多,真正需要的少之又少。生活本就是做减法的,简单,够用,就好。
3.贴近生活的内核
曾看过无印良品的一本书,其中记录了一位失去妻子的年迈教授,一直珍视着家中使用几十年的一张餐桌。即便餐桌坏了,也修补使用。因为这张餐桌承载了夫妻相守、子女成长的全部记忆,是值得珍藏的。
而今看到《器之美》这本书,作者也由衷地感叹:“随着时光流逝,常吃的东西发生了改变,我在成长中越来越贴近生活的内核,对器物的审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什么是生活的内核呢?是繁华落尽的淡泊如水的心境么,还是透彻人生的真性情呢。
不知道大家如何,我对自己的喜好一直处在模糊的状态,常被大众的看法“裹挟”着,偶尔还会自责跟不上“潮流”。 近几年,开始原谅自己择物的“固执”——做自己,按照自己舒服的状态就好。 当你坚持自己的风格,生活也随之改变。属于你的终究会来到身边,你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也在舒适的环境中老去。
作者说:“我想,器物就是这样,在一次次使用中愈发变成专属于自己的收藏,器物的改变不断发生,我们对它的看法也不断改变着。” 的确如此,对器物看法的转变,也会带来对过往生活的审视,没有评判,只是看见。
“也许看着自己的食器柜,就像在回望某段时光中的自己,是很有意义的。”
时间的沉淀中,除了刻在脑海中的记忆之外,就是这些静默陪伴的物件了。 人会离开,但如果善待,物件永远都在。睹物思人,这也是人们来过的痕迹。最常忽略这些器物,最常伴也是这些器物。
4.把日子过成一首诗
合上这本书,还沉浸在美好之中。善于经营生活的人,重视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日子过成一首诗。
前几天和朋友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喜欢逛街了,钟情于几家店,都有特定的商品分类。 买东西越来越不将就,遇到喜欢的,贵点也会考虑出手,遇到不喜欢的,任店家说破嘴皮也不会心动。
对身边物件越发珍视,有点非喜勿近的“刻薄”。买东西比以前的数量少了许多,但更加走心了,买到即是真爱,会用很久,成为某一个阶段的标志。
买东西还是会后悔,只是对自己宽容许多,允许自己“犯错”,并在下次“改正”。 对品牌越来越无感,对品质越来越上心了。
喜欢历久弥新的物件,比如器物、木制家具,虽然也在损耗,却在心里希望它们陪伴我更长的时间。 生活是可以简单而不凡的。不用在意外在的评价,在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就好了。
犹如作者朋友的简单生活,根据当下心境更替的器物,实际上也是对生活细节的“淘洗”和“沉淀”。适合你的,不会放弃,不适合你的,无需久留。
你只需在意那些最值得珍视的就好。 春末夏初,读到这本书,似乎对我是一个提醒,放下急躁的心,从身边的一只杯子、一只碗入手,整理并找回生活本来的模样,然后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状态,快乐地,慢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