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杂是个技术活:临时被抽调当HR,你行吗?

(这是我的职场偷师系列第一篇,希望自己的总结分享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


不知道职场上,是如何定义“打杂”的?

都说公司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优,在一家创业小公司工作一年半的我,回顾入职来的这些日子,发现自己居然一直在“打杂”:做过视频文稿编辑,写过微信文案推送,跑过场地搞活动,当过客服客户对接,后面还干过招聘、处理公司行政事务……

我很气恼。

为什么工作这么久了,我连自己的定位都不知道?一直充当着一个无关轻重的“便利贴”角色?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方向,也难怪大家到处找我充场。

我之前一直坚信,我一定要找到一个岗位A,然后用心做好它,才能在职场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可现在,我越来越笃定,真正有能耐的人,他们其实是“通才”。

图片源自网络

让我产生这个想法的,源于最近一次的招聘事件。

我把面试者的时间安排用Excel表格整理好了,并将他们的简历都打印装订整齐,递给了老大。在我打算回到自己的工位上时,他示意我坐了下来。

“后面的面试如何安排的?”

我翻开表格,“明天7个,后天还有6个,其余的有几位同学,要等到月底才能过来面试。”

“这些人,你都有筛选过吗?你知道我们现在的招聘应该调整了吗?后面的安排太浪费我时间了。”他翻看了下简历,然后跟我讲到。

我的脸颊开始发烫,嗫喏着吭声:“不是您说所有的面试者,都可以安排过来聊聊的吗……”

老大的表情有些无语,他吸了口气,然后问我,“你知道,如果这次的招聘是我去做,我会怎么处理吗?”

我说不出话,但我知道,如果是他亲自去做,会比我好上千倍。

难得碰上他有时间指点我,我赶紧好好听了下来。

第一,先和用人的同事沟通,她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协助她?这个人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对她的性格能力等有什么样的要求?不搞清楚这些,你要如何写招聘、找渠道?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这些面试者,各种专业年级的都有,乱七八糟,这就是前期的‘客户需求’没搞清楚。”

第二,写招聘说明。岗位要求描述太高,会吓走一大批人,毕竟我们只是找实习生而已。但写太低,来的人都不行,又是浪费彼此时间走过场。如何把握岗位描述的度,找准工作吸引力、内容表达风格,甚至最终的呈现形式,用H5,微信推文,图片,还是其他?这些都是你这一环该考虑的,这点你也没做到位。”

第三,寻找合适的信息发布渠道。是去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这样社会化的大众求职平台,还是像应届生求职网、实习僧这类大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网站?微博微信上找渠道做转发?我们自己的公众平台做推送?同事的朋友圈推荐?其他威客平台的有偿扩散?发出你的招聘信息前,你想清楚自己的渠道了吗?”

第四,做好简历筛选。结合岗位要求进行简历初筛自不必说,此外,约定前来面试之前,你还应该和这些人沟通清楚他们的可实习或工作时间,最快什么时候可入职,每周的工作天数、目前的状态甚至居住地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后期对他们的录取判定。前面有两个人就是因为实习时间过短而被我们放弃了。”

第五,安排好面试的优先次序。简历优秀的人往前安排,岗位急招的人往前,如果人数过多,甚至可以安排群面节省时间,这点是常识,我略提一下。”

第六,及时了解招聘进程。如果是招、面分开,你一定要及时跟进目前的面试情况,确定你这边是否还要积极的招人,哪些岗位的招聘需要放宽或收紧等,我在两周之前和你讲过来者不拒,但现在我的要求早就改了,为什么你没留意呢?也没见你主动询问我,这是你的工作失误。”

第七,后续的入职安排。你有和行政的同事交代过这些新同事的入职时间吗?有考虑过她们过来之后的座位安排及场地问题么?我们公司不大,这些多的人要如何坐下来呢?是需要更换场地,还是调整办公桌布局,还是将储物间腾空?这些你都有考虑么?”

图片源自网络

原来工作这么久,我从来都没调用过自己的大脑仔细思考。

为什么自己工作一年半,长进的除了“工龄”没有其他?那些加班到晚上九、十点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惭愧。

到底是什么样的谜之自信才让我觉得自己是被埋没的人才,而不是大傻瓜一个!

现在才算有点明白,真正能耐的人,是把自己的思考、实践放进了在做的每件事情上,而非固定在A。

毕竟,不会举一反三的推而广之,也是一种失败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杂是个技术活:临时被抽调当HR,你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