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教育报告》有感

罗振宇在2019~2020跨年演讲中带给观众六份报告,这些报告都是委托各领域的著名专家经过一年的研究之后形成的研究成果,其中第四份报告是沈祖芸的《全球教育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这是我最关注的领域,因为我是一名13岁男孩的爸爸,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我目前关心的头等大事。

提到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焦虑,这是现在大家的共识。

从大的方面讲,面对应试教育的现状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国的教育将何去何从?每年都要提教育改革,要给孩子减负,但是越减负,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越重。我儿子去年上初一,正赶上北京教育改革,由于副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副科老师每天都要求孩子们背知识点,并且要在微信群里打卡,我儿子现在经常写作业写到11点多,我陪儿子熬夜,都快熬不住了,听我儿子说有同学凌晨1点多还在微信里问他作业呢!

报告中对于焦虑的原因,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因为当年那些高考的受益者,也就是像我这样的人,我们开始养育孩子了,我们的孩子(考二代)冲进了教育市场。我承认,我确实是高考的受益者。我在天津的大港油田上中学,爸爸是油田职工,妈妈是家属,就是没工作,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很一般,幸亏妈妈学了个缝纫的手艺,才勉强供我和我妹读完大学,那个时候毕业的大学生还比较吃香,我和我妹的职业发展都还不错。我们这些人确实相信“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对孩子在教育上也最舍得投入。在外面给孩子报个课外班,英语、编程、围棋、乐器,哪个一年下来都要一两万,我的一个同事说他给孩子报了三个班,不算别的,一年下来光学费就要5万多。投入这么大,将来能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心里还真没谱,因为最后中考和高考拼的是分数,这能不让人焦虑吗?据我了解,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上初一的时候,就把所有课外兴趣班停了,只保留和考试相关的科目,我们受到影响,把别的课全停了,只保留了一个架子鼓。孩子学架子鼓学晚了,现在上初二了才学到九级,孩子特别喜欢架子鼓,想把十级考过,我们选择支持他,但是看到他每天写作业写的那么晚,心里也是经常感到焦虑。

报告中提到沈老师今年最核心的洞察: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了,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其中提到的给《史记》人物写求职简历的作文,我没有见过,但是戏剧课倒是听儿子讲过,这学期他们班排了一个革命题材的话剧,儿子在里面扮演一个配角,只有两句台词,虽然不是主角,也不正面,但是儿子玩儿的很开心,这是他枯燥的初中生活中少有的一抹亮色。我上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从事的是软件开发和测试这个领域的工作,我学的专业就是为这个特定的领域培养人才的。可是,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编程变成了一项基本技能,现在小学都开始有编程课了。

跨年当天我参加了北京007组织的活动,其中一位分享嘉宾在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是一名全栈工程师,这让我十分惊讶,而她原来并没有学过计算机,只是觉得全栈工程师很酷,就花钱参加了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就是带着学生做项目,写代码,改bug,通过实战来学习。其实想想也是的,我虽然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但是我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又有多少呢?要培养一名合格程序员,如果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一年时间足矣,半年时间也不是没有可能。

互联网使得知识变得唾手可得,如果世界不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了,那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去花费人生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光,去学习为一个固定领域设置的所有课程,然后在工作后无奈地发现,我们学过的大部分知识其实都是没有用的。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教育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现实和趋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现实,家长和孩子还得继续为提高分数而努力拼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全球教育报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