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产品思维

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产品,比如一支铅笔、一辆车、一个APP,但产品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

用户难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产品是一个用户难题的解决方案。一个产品最好只满足一个用户需求,比如一支铅笔为了记录所见所得、所思所感,一辆汽车为了满足人们出行。当然,还有一些产品解决了不止一个问题。这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一个产品或服务必然要解决用户需求。

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时候,一个产品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忘记了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忘记了使用产品背后那个真实鲜活的用户。这可能是因为产品人员太自恋,对产品的感情强于产品背后的用户的感情;或者太迷恋其他因素,比如技术的前沿性,巨大的市场诱惑力;亦或者它在解决一个需求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隐藏的新问题,比如很早以前有家公司做共享电动车,主打经济环保,但因为汽车电池续航问题和运力不足,从而一直没有起色。

北京十一学校曾经想研发如何利用黑板这个“古老的产品”,如果让我们研发,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很多人最多会专注于书写要如何工整,板书要如何整洁,或者黑板的大小。

但黑板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很明显,黑板是一个用来连接老师和学生的工具,老师将可能内容和主要知识写在黑板上,学生通过看黑板获得知识,提升成绩。黑板最重要的用户是“学生”,如果失去对学生的关注,黑板基本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后来,十一学校研发出了这个产品,就下面几条内容。

我们来看北京十一学校最后研发出来的这个产品。没有长篇大论,只有这么非常简单的几条:

1. 检查板书字号大小,确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能看得清楚;
2. 利用上半部分,只有确定后排的学生不会被前排的同学挡住时,才使用黑板的下半部分;
3. 列出上课计划,将要讨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样,你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时,学生仍然能够看到问题;
4. 在黑板上写字,背对着学生时,不要再讲课;
5. 尽量在课前在黑板上写好板书的内容,以使学生对将要上课的内容纲要有个大致了解;
6. 将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
7. 让学生有机会在黑板上写字;
8. 慎用黑板擦,在擦去学生所说或所写的观点之前,应进一步强调这些观点的价值。

罗振宇的产品思维_第1张图片
黑板

策展思维

一个产品必须要有明确的边界,要有所节制,否则就容易付出巨大的代价去扩张、破圈,最终看似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实际上都没有解决得很好。过分的平均便是平庸。

改革开放后不久,很多民营企业发展地很快,但很快他们开始膨胀,丧失了原有的边界,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边界,在一个领域还没有站稳脚跟,就涉猎更多领域,搞所谓的多元化经营。可是,没过多久,这些企业就丧失了生命力,终成败局。

那如何做一个产品呢?用“策展思维”,就一个问题,圈定一个明确的边界,解决它。不要多,而要少,不是冲破边界,而是主动塑造边界,设计一个产品,保持谦逊和节制,解决用户难题。比如一家公司要向来访者介绍自己,那能事无巨细的说吗?当然不行,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就最核心的特征进行阐述,而且一定是要经过事先设计流程,让所有参访者感受到一致而美好的体验。

这种思维本质上是反人性的。因为生命在进化和繁衍的过程中,历经了千难万险,必须不断扩张和攫取资源才能生存下来。

具体而言,运用策展思维做产品包含五个步骤:选择片段、塑造感受、设计流程、确立边界和赋予意义。

① 选择片段

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模糊又无边的领域。在世界的噪声洪流中,选择出一小部分,给特定的人看。

② 塑造感受

就是展开相关问题,把抽象概念展开成感性材料。进入展览情境的人,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深层理解力,只需要调动感受力和服从力,就可以完成和这个场景的连接。感受要是多维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一起塑造。

③ 设计流程

在时间上,设计一个接一个具体并可感知的步骤。即使很短,即使是在线上,也应当是完整的“经历”——从得知,到参与感被唤醒,到一站站的感知过程,再到终结和惜别,再到对下一次的期待。

④ 明确边界

或时间上,或空间上,有限解决,过后继续循环。

⑤ 赋予意义

产生意义情景,获得用户认同,并最终号召行动,得到升华,超越当下,连接未来。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就有可能做出一个好产品。比如“过年”这个特殊的产品,就符合此五条:

① 在一年365天中,选出一天,作为节日。这是片段选择。
② 必须把过年这个抽象的概念,变成可以感知的素材。比如中国结、灯笼、鞭炮、灶王爷、饺子、年糕、难忘今宵。
③ 必须有一个流程,让人可以经历、跟随、期待。从腊月小年开始,一直到元宵节落幕。
④ 必须有边界。空间上,在家里或者在集体中才算过年。在时间上,它必须是要消失的。
⑤ 意义:大团圆。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产品?一句话:产品是用户难题的一个解决方案。那该怎么解决呢?用策展思维,为产品确立明确的边界,忽略不重要的事情,主动保持节制、谦逊,有所为有所不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振宇的产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