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道

1.孔子——为人之道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孔子在为人上最大的主张,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

君子有四大修养:

自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遇到问题先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只知责备别人。

克己——“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操守和规矩。

慎独——“君子慎其独也”,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和地方,也能保持表里如一的操守、品格和仪态。

宽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凡事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老子——处事之道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最后一句。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上善若水”,人皆取上,水独居下,而能奔流向前,终至成海。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于是广收厚积。

“不争”在《道德经》里出现频繁,偶尔也作“不诤”,或许代表老子对人们最表浅的要求,即语言上的不争执、不争辩。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养,在说话尤其容易的当下,学会闭嘴是门学问。

3.庄子——养性之道

养性贵在平易恬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人一旦被私心掌控,就会失去正常人的心态,变得贪得无厌,就必然会伤身害命。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平易恬淡的心态,减少私欲,那么邪气就不能侵入,就不会形劳精亏导致积累成疾。只有心地坦荡,气定神闲,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知足常乐,才能益寿延年。

4.孟子——君臣之道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怎样待臣,臣就回报君什么,一切上下级关系莫不如此,至今也仍然适用。

最好的上下级关系,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荀子——学习之道

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正如荀子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铁杵能磨成针,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颗颗小水滴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

《荀子》开篇就说:“学不可以已。”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丰硕收获的读书经历。我们现代人学习荀子,就应该树立正确的终生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断总结经验,学以致用。

6.孙子——韬略之道

孙子兵法的4大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不是教我们如何以弱胜强,而是如何以强胜弱。“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以要只打绝对有把握的仗,绝不能去赌小概率事件。干事业也应该这样,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自己能干好的事情,慢慢等自己实力强大了,再提高难度。否则就是赌,长久看必是一败涂地。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凡事要先计算好代价,不能光只想着赢,要会算总账,值不值得打?所谓杀敌一百、自损八十,赢了你能拿到多大利益? 输了,可能就是国破家亡,倾家荡产。职场、商场如战场,也应该这样。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多算胜,少算不胜。 ”先计算好自己,可以100%战胜对手了,才发动战争。平时就只顾修炼自己就行,而不是老惦记着如何干掉敌人。李嘉诚在收购别人企业的时候,都是在别人财务状况不好的时候,平时只管强大自己。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胜败乃兵家常事,看人为也看天意。孙子兵法首先不是教你如何打胜仗,而是首先教你如何认输。认输才是赢的根本,能真正接受失败的人,才具备强大的心性,才能百折不挠,才会笑到最后。

7.管子——管理之道

管理要以人为本。管仲说:“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理者只有如此才能得人心,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获得他们的亲近和支持,管理活动才能有显着成效。

管理要知人善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仲主张在人才的管理中要用人所长,容其所短。无论选人、用人、考评人,都不能以一时之得失来给人作出定论,要想做成大事业就必须学会容忍人犯错误,并深深地理解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8.韩非子——统驭之道

韩非子“御臣七术”中,最重要的是观、罚、赏、听四术。

观——对属下听其言而观其行,就能了解真实;不偏听偏信,就不会受属下蒙蔽。

罚——领导者不可过于仁慈,属下犯了错误一定要严罚,以树立自己的权威,确保制度得到执行,以威严避免以下犯上。

赏——对业绩、能力突出的属下也要重赏,否则这些人难以忠诚,为我所用,持久竭尽效力。

听——全面听取意见,愚人和聪明人就会分清楚;督责属下行动,庸人和能人就不会搞混。

9.鬼谷子——权谋之道

鬼谷子说:“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一个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不低估自己,更不能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智慧几何,能力大小。懂得揣测衡量双方的五个因素:长、短、远、近、知。

长:就是长处、优点,比别人强的地方。

短:就是短处、缺点,不如别人的地方。

近:就是与人的关系是否到位,是否亲密。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远:就是与人的关系是否陌生,是否疏远。

知:就是对双方的情况是否有充分了解,所谓知彼知己。

通过衡量如上五个方面,再去决定自己是进、是退,是纵、是横。

现实职场博弈中,失败者是怎么失败的?其实很简单,对双方势力势力的评估不足,有时候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或者一味冒进,不懂后退,最终以失败告终。

10.大学——修身之道

《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拆解开来,就是八个次第、八重境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重境界: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以纠正人的行为,如果格物不透彻,后面的成长成就都是浮云。

第二重境界:致知。即获取知识,包含两个方面,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格物就是学习方法,再加上不断进取的态度,才能致知。

第三重境界:诚意。一言一行要出自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第四重境界:正心。端正心思,摒除邪念。简言之就是不断自省,择善去恶。如果没有正心,能力越强危害越大,不仅害人也会毁己。

第五重境界: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心胸眼光。

第六重境界:齐家。管好一个家庭。从这步起开始做事,落实知行合一,入世修行。

第七重境界:治国。不一定非得是治理一个国家,而是“达则兼济天下”,做更大的事,处理更复杂的关系,利益更多的人。

第八重境界:平天下。也不一定就是成就霸业,而是一种人生境界,在某一领域能对更多的人做出贡献,改善他们的生活,为天下福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1.易经——天人之道

《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天地人“三才之道”,是我们祖先的一个重大发现:人可以向天、地学习,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以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

这个法则天地所得到的智慧,就是“仁义”。依仁做人,凭义行事,才能以德改命。

12.禅宗——死生之道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禅宗要的,就是八个字:“明心见性,了脱生死。”更明白点说:生,要活得自在;死,要死得洒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出生不可抗拒,人死亡不可追回,只须事事随缘。执着于欲望追逐的人,则不能平心处世,往往生时造业,死时惶恐。

放下万缘,追求自身真正的精神财富,体悟自性是佛的义谛,而不去追求外在的浮华,才是人生的解脱之道,众生的成就之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