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写作学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写作,也有助于我们普通人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生活品味。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词汇,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逻辑发展过程。
情节是一个具有行动和反应模式的故事。
一、情节与生活
生活只能是一种事件罗列故事,比如“国王死了,接着王后也死了”。情节是一系列由因果逻辑关系构成的事件,是一种逻辑故事,比如“国王死了,接着王后因伤心过度而死。”
生活是无序的,很多事件有随机发生的成份,有一种随意性、无目的性;而情节是一系列不断构建统一行动和行为模式的因果关系。情节是一个有目的性的“组织”,不需要一切与目的无关的事物。
在情节的世界中,一切都是有序的,是一种人为的安排与规划,是一种意识组织的创造、创新。它不是一堆乱石,而是金字塔;也不是无序群众,是军队。
二、情节的通用模式。
完整的情节是一种叙事的框架,有一个一致的行动与目标,包括开始、中间、结尾,跟文章的起、承、转、合类似。
举个例子:《噎住的杜宾犬》
一位女士上午逛完街回家,发现她的宠物杜宾犬噎住了,几乎窒息。于是她赶紧把她的狗送到兽医那里,并留下抢救。
当她回到家后,她的电话铃响了,是兽医打来的。“马上离开家!”他喊道。
“怎么了?”她问。
“照办就是!去邻居家。我马上到。”
那个女士被他的语调吓住了,于是就听话去了邻居家。
几分钟后,四辆警车停在了她家房前。警察举着枪冲进房子。那个女士战战兢兢地跑到外面,想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兽医赶到,告诉她发生的一切。原来,当他检查狗的喉部时,发现两根人的手指!他猜测那条狗一定惊动了一个入室的盗贼。果然,警方在壁橱里找到了一个人,他已经吓得魂飞魄散,紧紧攥着一只血淋淋的手。
1、开头。
通常称为设置,对你的人物角色及其需求做出界定,这种需求也叫意图。然后以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噎住的杜宾犬》中,就是那个女人回家后发现狗被噎住了。
2、中间。
一旦你确定了主人公的意图,故事就进入了第二阶段,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情节的上升,主人公追逐自己的目标。这些行动直接源于意图。
那个女人带着她的狗去看兽医;
当然,作者不会让主人公一帆风顺实现自己的意图;不然故事就平淡无奇,不好看了。
亚里士多德称这些障碍为“逆转”。逆转导致紧张和冲突,因为它们改变了主人公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
当她回到家后,她的电话铃响了,是兽医打来的。“马上离开家!”他喊道。
在逆转之后,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称之为“认识”的东西,也就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因为逆转发生了变化。
那个女士被他的语调吓住了,于是就听话去了邻居家。
逆转是一个事件;认识是主人公因为那个事件而产生的情感上不可逆的变化。(好莱坞剧本,本人公通常有两次大逆转,有时又称情节点)
3、结尾
最后阶段就是结尾,包括高潮、情节下降以及结局。结尾是前面两个阶段发生的所有事件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至此所发生的一切事件都导致最终的结局,一切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本例中,警察赶到(高潮),兽医说明原因(情节下降),盗贼被抓(结局)。
小结这种模式就是:意图→(求解→逆转→认识)(1-2次)→(高潮→退潮→结局)。
当然,这仅是情节的一种常见故事模式。
自注:《经典情节二十种》笔记一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