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作》荐读
这是乔治•奥威尔的自传,谈自己为什么开始写作这件事情。通常一个人走上写作之路,不是因为欢乐事太多,而是心中有千言万语无处诉说,无法诉说,只好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苦闷。这本书伊始,他就讲了自己8-13岁的读书经历,即奥威尔1911-1916年在圣塞浦里安学校的生活。
因为在乔治•奥威尔八岁的时候进入了圣塞浦里安学校,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写作的一个动机,因为儿时在这个学校因为家境相对贫困所遭受的羞辱,所体会到的冷眼,所接受的只为应试而服务的教育,让他实在是印象深刻,难以泯灭。这事怎样的一个学校呢?
一、学校整体氛围
在这个学校从上到下,从上课方式到课下交流,甚至是学校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金钱权势,恃强凌弱的味道。
“圣塞浦里安是一所昂贵和势利的学校,当时正处在越来越势利和我认为越来越昂贵的过程之中。”
学校最真实的存在不是在宣传册中体现的,而是存在于学生之间的闲聊。圣塞浦里安学生之间的闲聊是这样的:
"你老爸一年挣多少?你住伦敦哪一区?是骑士桥还是肯辛顿?你们家的房子有几间浴室?你们家有多少仆人?你们家有管家吗?那么,好吧,你们家有厨子吗?你的衣服是哪儿做的?"
二、校长和管理层理念
这所学校的校长外号叫“傻包”,他的夫人的绰号叫做“翻脸”。
“傻包有两个野心,一是吸引贵族子弟来入学,另一个是训练学生考上几所公学的奖学金,特别是伊顿公学的奖学金。我在那里上学快结束的时候,他真的吸引到了两个有真正英国爵位的男孩来上学。”
“所有非常有钱人家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加掩饰的照顾。有钱人家的孩子每天上午的课间有牛奶和饼干吃,每周还专门有一两次骑马课。翻脸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宠,叫他们的教名,而尤其是,他们从来不挨奏。”
“但有时为了学业成绩的声誉,他是愿意牺牲经济利益的。偶尔,他会作出特殊安排,大大减免收费,录取一些有可能赢得奖学金从而为学校带来声誉的学生。我自己就是根据这样的条件进圣塞浦里安的。否则,我的父母无力供给我进这样昂贵的一所学校。”
看起来,学校管理层的方法挺简单的,要么一个学生可以为学校带来物质财富,要么一个学生可以为学校带来傲娇成绩。其余的,统统撵走。
三、学校教学方式
关于教学方式和方法,现代人可以听到很多教学新方法,但在圣塞浦里安,只有一种,就是填鸭式教学,授课只为考试服务。
“不久,我给换到奖学金班上去,在这班上,就古典学科而言,大部分是傻包自己教的。奖学金班上的学生要在两三年的时间内要像圣诞节的鹅那样无情地填塞大量功课。”
“奖学金班的主要科目拉丁文和希腊文才是重要的课目,但甚至这些课程都有意采取一种华而不实的教授方式。例如,我们从来没有从头到尾读过,哪怕只有一本,希腊或者拉丁作家的作品,我们只读一些片断,它们所以被挑选出来是因为它们可能被出成“即席翻译”的试题。在我们去参加奖学金考试之前的最后一两年内,我们的时间大部分就只用在复习前几年的试卷上了。傻包有大量这样的试卷题目,得自每一所著名的公学。”
四、学校德育模式
学校的德育模式其实非常简单,要么开除,要么皮鞭抽打,偶尔唬唬人。
作者出现学习倦怠的时候,翻脸认为皮鞭抽打已经毫无效力,因为使用次数太多,他又开始说教了。
“你这么做太不像话了,是不是?你这样一个星期接着一个星期,一个月接着一个月虚度你的时光,对得起你的母亲和父亲吗?你真的要把你的大好机会扔掉吗?你知道你家并不富裕,是不是?你知道你的父母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母那样供养你。你要是不考上奖学金,他们怎么能供你上公学?我知道你母亲为你感到骄傲。你想令他失望吗?”
当时作者作为一个孩子,只能哭泣,完全不能识破他们故意让人流泪的诡计。
五、孩子的真实感受
“我憎恨傻包和翻脸,这是一种带有惭愧和悔恨心情的憎恨,但是我没有想到要怀疑他们的判断力。他们告诉我,我如果考不上公学的奖学金,到了十四岁就要去当办公室的小当差,我相信这的确是摆在我面前的不可避免的选择。当然,我现在认识到,从傻包的观点来看,我是一项很好的投机。他在我的身上投了钱,他指望在声誉上得到回报。后来我为他考上了两次奖学金,毫无疑问,他的他的学校简介上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但是一个孩子很难认识到一所学校主要是一种商业投资。”
当然在逆境中,乔治•奥威尔生存的本能被激发出来了。
“不过,这种自惭形秽和注定失败的感觉被别的什么东西给抵消了:那就是生存的本能。即使一种软弱丑陋怯懦体臭而且无论如何再没有生存理由的生物,仍希望按其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并保持快乐。我不能逆转现有的价值天平,或者使自己成功,但是我可以接受失败,反过来使它为我所用。我可以自己认命,然后努力在这种条件下求生存。”
六、成年后的反思
“只有唤起我们自己的记忆,我们才能认识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是怎么的扭曲,甚至到了不可相信的程度。例如,如果我按现在这个年龄回到圣塞浦里安去看它在一九一五年的情况,在我的心目中,圣塞浦里安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呢?对傻包和翻脸这两个可怕的权力无比的妖魔,我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会把他们看成是一对愚蠢 浅薄 无足轻重的夫妇,一心一意要在社会阶梯上向上爬,而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个阶梯快要垮了。”
七、作者对教育的看法
作者在《如此欢乐童年》这一章节的结尾写道:“所有这一切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问题是:现在的学校儿童是不是还有那种同样的遭遇?我相信,唯一诚实的回答是,我们没有把握知道。当然,很明显,今天对教育的态度比过去富有人性得多,合理得多了。虚荣势利曾经是我受到的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培育它的那个社会已经死亡了。”
“孩子们的整个地位改善了,一半是因为孩子生得比较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哪怕是一点点的传播也使家长和教师不容易再以纪律为名肆意虐待孩子了。”
“孩子和大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能有把握说,学校,至少是寄宿学校,对许多孩子来说,不像过去那样可怕了。撇开上帝,拉丁文,教鞭,阶级差别和性的禁忌不谈,恐惧、憎恨势利和误解可能仍都留在那里。”
当今英国是一个完全的教育输出国。看起来每种事物都需要慢慢来,由不好慢慢变好。
或许你会觉得奥威尔所讲的一些现象,比如填鸭式教学方式,只为考试结果而不是为孩子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但起码可以庆幸的是体罚这种方式真的不再被任何人所认同,所以进步总要一步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