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周问答:该不该取消医生的行医资格证

一、理解信息不对称,要建立五种不同思维

1、对策思维

现实中没有人是完全无知、完全被动的。“凡有政策必遭遇对策”,人能够建立一套反应机制。
一旦政府做出规定、标准,对品质进行一定评判,人们就会利用、俘获、劫持它们,经过博弈较量,这些规定标准可能会不起作用。

2、动态思维

情况总是不断发展变化,主导权在交易各方之间换手

3、多边思维

博弈的利益相关者不止两个,而是多个,买家、卖家、政府、协会、团体……

4、边际思维

我们要追求的不是某一个指标的最大化,而是要在边际上追求平衡

5、非量化思维

有大量关于质量、信任、保障的指标无法量化,例如衡量一个人可不可靠
只有建立上述对策思维、动态思维、多边思维、边际思维和非量化思维,才能理解人类为克服息不对称问题而衍生出的种种精妙的解决方案。


二、建立信任要靠制度,也要靠道德力量

周一问题:

人与人之间本不互信,有哪些办法能够帮助人们逐渐建立信任?

  • 空间上近的,靠相处
  • 关系远的,靠重复交易
  • 没有关系的,靠制度或第三方担保

三、牛奶质量管制引发以次充好现象

周二问题:

市面上的牛奶,蛋白质含量有高有低,如果政府规定所有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一个最低标准,会导致什么结果?

淡奶虽然不如浓奶好,但淡奶可以卖低价,浓奶卖高价。若硬性规定蛋白质含量,会逼着人们采用各种对策以次充好,甚至出现毒奶。


四、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周三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有没有减少信息不对称?又有没有增加信息不对称?

  • 互联网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一面
    • 电商的出现,重复购买
  • 也有增加信息不对称的一面
    -消费者面对海量信息,筛选困难

五、以长期合同解决利益不对称问题

周四问题:

我作为一个作者,遇到出版社给图书定价问题。如果价格定低一些,销量会大,作者影响力扩大,作者愿意在卖书时吃点亏,以后再赚回来;如果价格定高一些,出版社更愿意,因为除了卖书赚钱,出版社别无其他增加收入的办法。如何解决作者和出版社的偏好不一致的矛盾呢?

出版社与作者签订时间更长、覆盖范围更广的合约。不仅卖书,还卖作者的讲座、活动出场费等。


周五辩论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废除医生的行医资格证,通过市场竞,让连锁医院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品质检验标准,用医院品牌效应解决问题。那么,到底该不该取消医生的行医资格证?
正方:应该保留,有统一标准,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服务
反方:应该取消,让医生在市场中通过自由竞争获得顾客,也给病人自由选择权

我的答案:赞成弗里德曼的观点。因为政府颁发的行医资格证,标准很难界定,医疗服务本身也不是标准品,而是一种个性化的非标准品。就像住房和教育一样,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病人,对医疗救治的结果,要求不一样。所以行医资格证并不能界定一个最低的行医下限的标准。还是应该交给市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26周问答:该不该取消医生的行医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