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者,引其流者需怀其源

文|东雨夏晨

图片发自App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我想,这句话同理适用于读书与写作。

当自己使用起电子设备时,做得最多的事情实际是读书,以及写作。我的阅读大多是在kindle、微信订阅号、在APP里完成。

偶尔也会去微博翻阅一番,碰到些哲理段落就摘录或复制在手机备忘录里,等候并入所写文章。

兴许是适应了这个时代的速餐文化与步伐,这一连贯的阅读做下来,身心脑袋并非完全饱和,而是一种入骨的空虚。

诚如语云“饮水思源”,以其知有本。殊不知数典忘祖居多。

用句简洁的话概述,自我本身对作者和其经典著作中的背景知识了解过于片面。

于是,只能不停地在阅读途中弥补落下的文学背景,收藏的段落好词该明出处,其作品也当注意咀嚼一番。见解不必过于敏锐通透,得让自己使用起来不那么刻板生硬,也不至于被旁人问起,支支吾吾讲不出话来,弄巧成拙,当成做作。

而今,偏爱读内涵丰富、立意深刻、一针见血的文章。有时觉得它离自己很近,有时又会很远,近的是明明也可以就某一话题写出自己独到的观点,远的是往往动笔之后总归事与愿违。

我曾羡慕过可以写出温暖治愈人心故事的人,羡慕能把一部作品写得妙笔生花、旁征博引的人,这可能是源于过去的自己太想成为那样的人,却难成为那样的人。最终,活成了那个在大起大落间沮丧徘徊,忧心忡忡的人。

我唯独忽略了:读书写作这回事,每一部好作品的背后可能皆需要做到引其流者怀其源,每一份漫不经心的成功背是深思熟虑的用力。

人最难做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的恰是变幻无常。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手中读着一本前日里刚刚快递到的短篇小说,爱不释手般俯首阅览几章。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更轻易的被手机里三两千的文章亦或小说勾走思绪。

于是,喜欢写作的你跃跃欲试,下意识的写了你今天读了什么,某段话在这本书中教会了你什么。

写着写着,就卡壳了、走神了、断片了,最后的文章不了了之。

实际上,对极多本书的了解,我们可能大多来自于旁人推荐,只明了个梗概介绍。

多少人皆为走马观花,还尚在半途。

如果真正把书读透彻见底了,你会感觉到你有很多不得不吐露的言语,这些言语亦可联结万字,需要我们一点点的去做删减,最终遗留下的对你来说,才是最珍贵,深入骨髓的。

我逐渐理解喜欢的作家写的,我每读一本书,都会让写一万字的书评,每看一部电影,都要留存一篇影评。

也愈发明白,其实读书和写作这条路,路走得慢一点并没有关系,踏踏实实兴许会更妥善。

从不去喜刻意模仿,所以未曾在看过几篇框架一致的文章后就按套路去尝试,这可能是害怕失去真实感,也可能是怕依赖感会席卷而来。

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在《征调曲》中说道:“落其实者思其树,引其流者怀其源”。

正是落实思其树,引流怀其源。所以,你我都会在读书与写作这条路上走得更慢一点。

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当我们试着找准自己的节奏,哪怕再慢。我相信,人终究还是会抵达理想的终点。

故此,相较于婉约派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兴许,我更热爱“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洒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写作者,引其流者需怀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