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天背完了《长恨歌》,越背越不想背,太啰嗦,甚至有点太肤浅。
为什么同是35岁,白居易可以写恩爱情长写得这么酣畅淋漓,而我却读来毫无耐心,读罢更觉无味。
35岁这个年纪,对大多人来讲,早没有了儿女情长。
当走入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后,人生开始了上有老,下有小,中有朝夕不绝的工作压力与日常琐事的状态,谁还那么不经世事地幻想着天长地久朝朝暮暮的爱情。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如今看来也不过只是年少轻狂的笑话而已。
可白居易真没有把它当作笑话。
他把它立成了人生的目标:就算身体不能与卿朝朝暮暮,但心却始终罗带同结。
35岁那年,他仍然还在寻找他从少年就开始喜欢上的邻家小妹,将近20年过去了,他的心中一直只有她……
青梅竹马却终难携手的爱情
白居易自幼聪慧勤奋,十几岁时就声名在外。
他的邻家有一小他4岁的小妹,名曰湘灵。湘灵长得活泼可爱,亦懂音律,两人便自小交好。
白居易19岁时,湘灵15岁。两人开始了初恋。
居易有一首“邻女”的诗,就是写给十五岁的湘灵。
娉婷十五胜天仙,
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
碧纱窗下绣床前。
然而这段感情,却被白母因门不当户不对而拒绝了。
白居易很是难过,自此以后就以相不中其他女子来抵抗父母的包办婚姻。
贞元十四年,二十七岁的白居易为了家庭的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投奔叔父。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贞元十六年初,29岁的白居易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将近一年,恳求向母亲准许他与湘灵结婚,但仍被母亲拒绝了。白居易说服不了母亲,怀着极其痛苦和内疚的的心情离开了湘灵、离开了家。
离别前,两人含泪启誓:今生不娶,一生不嫁。
贞元二十年秋,白居33岁。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回符离把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后再次向母亲恳求,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是母亲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白居易心中的绝望与难过,以及对爱情的美好的幻想只能再一次付诸于诗中。
只不过这一次的诗,没有直接写给湘灵,而是假借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来表达他心中对相爱的人不能双宿双飞的愤怒,通过《长恨歌》来大声吼出他对爱情的誓言: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37岁时,母以死相逼,他娶了杨汝氏的妹妹。但他仍然思念着湘灵。
白居易40岁时,因得罪朝廷权贵,被贬江洲司马,
在去往江洲的途中,偶遇见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二人相见抱头痛哭,这时的湘灵也-0岁了。
但湘灵一直守护着诺言没嫁人。
白居易怀着一颗既内疚又痛苦的心写下了:
《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白居易53岁时,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专门回到苻离老家,探寻湘灵情况未果,只能带着无限惆怅离开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白居易一生的痴情都给了湘灵,却在封建家庭的羁绊下辜负了湘灵。这个凄美的爱情,最后终于随着江波而消逝了。
一直很顺却突如而来的被贬
《琵琶行》写于白居易45岁时。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
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