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最终结局

        读书的最终结局是海纳百川吗?今天和一个读书万卷的语文老师聊起某个为人处事颇有争议同事。说了几句后,语文老师感叹兴许是自己读书不够,看人还是狭隘。我回复读书万卷本要与行万里书相配套。回罢房间思考,读书的最终结局是海纳百川吗?是否某一天破了万卷便可遗世独立做一个完美的圣人?思考片刻,不以为然。论读书,尤其是读“语文书”能超越科举制度的古人恐怕凤毛菱角。那拥有悠长历史的泱泱中华却有可容纳百川的圣人存在?显然没有,接近完美的也就是在官场混迹八面玲珑的高情商高智商者(此话有待商榷),他们也绝不是历朝历代里读书最多文化功底最渊博的人。是显然万卷书需配套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故与其他。

        中国人对圆对满有执念,孔子大概是最接近圣人的人,因为他最好商量。对万事万物都是人人人的。但春秋时期却是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大鼎盛时期。历史选择了儒家也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喜欢圆满的烂好人。谁也不想得罪,厚黑到底。我倒喜欢“曹操—卑鄙的圣人”这个书名,这种有个性的活在历史长河里的人才算得上圣人吧,可惜加了引号。

      望其历史,无论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魏晋时期的放荡行风,还是唐宋诗词皆是文化盛行大时代。我最喜爱的魏晋拥有最多不正经的读书人,他们放荡形骸,不羁个性。与圣人几乎不沾边,却谁也责怪不了他们因为少读书而缺乏坦荡的世界观。我们这个时代可以造就这样的万卷痞郎,我很开心,但却还没有发生。痞有余,万卷却少了。都是不读书的痞人和读万卷的正经人。

        繁荣和战争都能制造文化。这是历史的宽容,历史的海纳了百川。人不需要圣人的宽容,我也不希望读书的最终结局是圣人纳了百川万川和满川。我现在决定,信奉循环往复的回圆式读书。一无所知,读书,似是而非的懂,读书,貌合神离的懂,读书,大胆怀疑,读书,小心求证,读书,证实与推翻,读书,想要海纳百川,读书,却求得一枝独秀做有短板的水桶,读书,怀疑,读书……不知后事如何,愿我有更多心思与时间继续探索。以上。

语文老师说,时代具有局限性,李白文化就不如苏轼。对,我不能因为万卷古人没有宽容没有理解没有纳百川就认定读书人不会因为读书变得越来越心胸宽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