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



你学过乐器吗,目前为止有没有精通一样半样?

记得幼儿园的时候,我学的第一个乐器是电子琴,后面到上小学的时候改学钢琴,两样到现在都没有坚持下来,当时学习的过程已经记不太清了,不过在拥有了这些学习乐器的经历之后,我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啊,我没有学习乐器的天赋!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背后是这样一些原因影响着我。

别的小伙伴很快能把一首歌弹得声情并茂,自己花了半天时间也只是弹得不卡顿而已。

看到身边比我年纪小的人,弹得比我好的,身边难免传来一些不怀好意的质疑声,说学不好是因为天赋不够。

偶尔自信心崩塌的时候,自己也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如他们所说真的缺点天赋呢?渐渐地心中开始建立一些意识,认为天赋高的人越容易做好事情,做不好就是因为自己天赋不够。




所以什么是天赋?

我发现不止是我,身边很多人都把天赋看作是天生具有的比别人要强的能力。

我们很容易认为数学学的好的人,天生对数字比较敏感;我们也很容易认为画画好的人,天生对色彩、形状等艺术的东西更带感,认为我们之所以没有别人做得好,是因为自己没有“天赋”,没有那种天生便具有的能力。

其实这样定义天赋是不正确的,一个人的价值是由技能、能力和天赋组成,而天赋由潜在能力、价值观、动机和性格构成,其中潜在能力就是我们认为的那个“先天过人的部分”,通常叫潜力,能力和潜力的区别在于,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刻意训练去培养,潜力不可以。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1张图片

每个人的潜在能力可以构成自身的优势,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有潜力的人就更容易成功,要知道如果潜力不通过刻意训练转化为能力,其实也不能起什么作用。

同时,潜在能力也很影响一个人能力的表现。通常在某方面有很强潜力的人,掌握这项能力时会比其他人更容易上手,例如有些人天生对数字比较敏感,他们在学习数据分析的过程会学得比别人快,投入产出比更高。

但我认为单单做成一件事情的话,潜在能力的影响不是最关键的,做成一件事除了讲究正确和科学的刻意训练方法,还要看自身愿不愿意努力、所做的努力程度如何以及是否有足够的热情。




努力也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

很多人不仅对天赋的理解有误,对努力的理解也同样有误。我们很容易将努力默认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觉得努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努力过后就应当有相对应的效果,否则就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潜能不足。

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啥结果还是不好。

我想是因为很多人都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正确的努力,单纯地认为努力就是拼耐力,以为我比别人多花时间,我就是努力的;我比别人能熬夜,我就是努力的。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2张图片

其实努力背后由性格、动机和价值观等这些不易改变的因素决定的,正因为这样,不同人对努力的理解不同,每个人所做的努力也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

我们经常抱怨努力后没有结果,却很少去思考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努力。

读书的时候,我们总说向优等生学习,但最后发现学不来,然后就纳闷为啥有些优等生不怎么勤奋都学得那么好,其实别人不是不勤奋,他们只是开对了门。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先天优势也不同,所以我们很难完全复制别人成功的路径。有些同学的结构化思维能力确实比较强,也知道怎么记忆知识点比较快,并且能将天赋与方法科学结合去努力,虽然看起来比你懒,看起来用的时间少,但是效果还更好。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3张图片

你能说他们不努力吗?他们也努力,用他们的方式。

努力就像一扇锁着的门,你想开启它,需要找到那把匹配这扇门的钥匙,那把钥匙,就是你对于潜能的挖掘和运用。




给努力正确地定位

为什么很多00后甚至90后的妹子都羡慕欧阳娜娜,觉得这个小妹妹年纪轻轻有颜又有才,羡慕之余还立志向她学习,可通常羡慕完后就只能是羡慕了,结果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像她那样。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4张图片

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吗?

不,是因为真的学不来。

当你羡慕她的脸蛋时,你可能忘了她的父母曾经都是长相相当精致的艺人;当你羡慕她的才华的时,你可能忘了她坚持10多年的专注训练。这些原因足以构成与普通人拉开差距的能力。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5张图片

有些人立志向谁谁学习,可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怎么也够不着那个水平的时候,就陷入无尽的焦虑烦恼中,让逐渐堆积起来的那些完不成的“羡慕”,变成获取积极生活的阻碍,每天负重前行。

羡慕欧阳娜娜可以,学习她也可以,问题是请选好羡慕的对象好吗?为什么总要盯着她的优秀,嚷着说自己也要做到这样呢?

谁让你用这样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

痛苦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我们不能给努力正确地定位。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6张图片

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需要10000小时,然而达到掌握的程度只需要20小时。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成为高手,我们并不需要用顶尖水平要求自己,那样只会徒增自己的压力和烦恼,消磨掉那些让我们保持持续努力的活力。

最怕的不是老在“努力得不到结果”的漩涡中出不来,而是我们习惯性地用成为高手的路径和经验套用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弄得高不成低不就。




这不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之前有段时间朋友圈都在转发彭于晏,说他经常为了演好角色,能用很短的时间去塑造一些技能。大家惊叹他能熬、敬业,还能把角色演得有模有样。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7张图片

我想他之所以深得人心,不是他把那个技能演得有多专业,而是他总能用自己的热情把角色快准狠地演到位。这里面最大的诀窍是,他把每次为了演好角色去学习一项新技能的过程,当作是体验人生的一次经历。

因为有足够的热情,他能够把时间用在寻找和执行正确的学习方法上;因为有足够的热情,他能忍受速成技能过程中的痛苦和枯燥。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8张图片

大部分人掌握不了一件新事物很大原因是缺乏耐性,在通往60分的过程中,被刻意训练的“必经之痛”给拍死在沙滩上了。但只有当你达到60分的水平,你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否喜欢这件事,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否则所有放弃的原因,也只是为自己的耐性不足找的借口罢了。

做成一件事不难,但是要想做到高手级别的,要求的就不仅仅只是方法了,前者更多考验的是努力的程度、意愿和热情。

你总能找到办法把事情做成,如果你有足够的热情。有足够的热情,你会去找正确和科学的刻意训练,通过努力让自己对新事物达到掌握的水平,并且在努力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预期,不过高地期待,也不容易妄自菲薄,努力先让自己对这件事擅长起来。

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_第9张图片

做喜欢但是不擅长的事情,不是你想象中的蠢蠢坚持,如果你经常在这个问题当中纠结,并经常游走在“举手投降”的边缘,也许真的要停下来检视一下自己有没有执行科学的刻意训练方法,有没有客观定位好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还有是不是有足够地热情去做努力。

愿我们下次说出自己喜欢某件事的时候,都是经历过“苦难”后得出的中肯的结论吧。

gzh:kikiman 

你可能感兴趣的:(继续做喜欢但不擅长的事情,是一件蠢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