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在主宰着我们的命运呢?
究竟是我们自己,还是被外在力量左右?
我们来思考这个两个问题吧——
1 当某种好事发生在你身上时,你认为这是实至名归呢还是运气所致?
2 当某种糟糕的事情发生时,你认识这是你的错呢还是命不好?
作为心理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行为主义者之一,朱利安•罗特认为个体在某些事件的归因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当人们把自己的行为后果归结为运气、命运或是他人力量的影响时,表明他们持有外控点信念(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而如果人们把行为后果归因于自己的选择和人格,则他们就具有内控点信念(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所以当你回答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时:如果答案是「运气+命不好」,那么就是持有外控点信念;如果答案是「实至名归+自己的错」,那么就是持有内控点信念;如果答案是交叉的,比如好事就是实至名归,坏事就是命不好,或者相反,好事就是运气,坏事就是你的错,那么你所持的信念就是随情境变化的。
但我们总体会有一个归因风格,也就是对什么事情进行什么类型归因的一种倾向或者习惯。
当我们被问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产生对自我的好奇,问「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时,我们可能更容易想到,比如我是容易紧张激动还是经常比较平静放松?内向腼腆还是开朗大方?富于冒险精神还是追求舒适安逸?合群还是孤僻?对未来是乐观还是悲观?......
没错,这些都是我们的人格特征,但有一个容易被忽略,可恰恰是我们每天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就是我们的归因习惯,它是我们人格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管着我们对自我的接纳程度和他人互动的人际关系模式。
当我们把所有的好事都归于运气,而坏事都归于自己的过错,程度适当,我们可以说是谦逊,但如果在反复的这种归因模式中生活,我们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对自我的否定和怀疑,相信这种状态大家并不陌生。
在感情生活中,如果每次争执,你都认为错在对方,或者归因于外界环境,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份的话,可想而知你人际关系的质量了。
然后我们会想,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呢?
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会是: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他们灌输给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权衡轻重的原则等;
兄弟姐妹、祖父母、叔叔阿姨以及在你的品格塑造方面起关键作用的同伴、老师和其他良师益友的影响;
生命中的一些重大转折,如生老病死、失去自己所爱的人、对大学、专业还有对另类生活方式的选择......
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归因方式,而和父母(或其它照料者)在一起的童年生活,则是我们归因习惯的起点。
我们和父母的每一次互动——被凳子绊倒了是赖凳子还是怪自己不小心?考试考砸了是因为早恋还是因为题目很难?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是他们调皮捣蛋还是自己爱招惹别人?
如果所有的好事父母都告诉我们是因为运气好或者题目太简单,所有的坏事父母都告诉我们是自己不小心或者自己太懦弱,那么我们就会形成非常极端不适应生活环境的归因方式。那所有的好事都归因于我们自己,所有的坏事都归因于环境,我们也同样会形成不适应社会的归因方式,自大、自负,有点挫折就抱怨社会。
所以我们形成了某种归因习惯,确实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但是也确实不能讲责任全部扔在他们身上,因为到底什么样的归因方式是适应环境的,没有一个标准,而是追求一种平衡。这个真的太有难度了。
什么样的事情是外归因好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是内归因好一些,如果每天都陷入这样的纠结和选择中,父母就无法正常生活了。所以他们其实就是按照自己的归因方式来跟小时候的我们互动的,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接触更大的世界,所以归因来源就主要是来自父母。
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会说其实父母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长大以后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母,而且并非期待如此。
那么作为已经成人的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归因方式不太适应自己现在的生活,该怎么办呢?跟大家分享三个步骤的小技巧,重塑自己的归因方式。
No.1 总结那些困扰自己的事件的归因方式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的归因方式有问题,那势必是遇到了很多困扰你的事件,把近期或者曾经记得的对你有影响的事件都拿出来做一下分析,每个事件的原始归因是如何的,详细地写出来,最后总结出自己一贯的归因倾向。看看自己是在什么类型的事件上会做出什么类型的归因,大概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归因方式了。
No.2 为每一个单一的归因提供至少一种完全不同的备选项
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所以我们可以试着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也就是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到这件事情可能存在的其它归因,就像我们在安慰我们的朋友时,给出的那些理由一样。每个列出来的事件至少给出一种与既有归因完全不同的归因方式。
No.3 在未来的生活中反复练习多元归因的方式
既然是一种习惯,那么我们应对的方式自然就是打破这种习惯,大家多少也知道一个习惯要想改变的困难程度,但是大家也看到很多人成功改变自己习惯的客观事实。所以我们就要带着我们已经做好的分析和总结,一点一点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在脑子里瞬间做出习惯性归因方式时,然后有意识地给出我们提供的备选项。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可以练习的事情,加油。
不知道你的归因方式是什么呢?
这种归因方式适合你现在的生活么?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讨论哦~
【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欢迎关注我们:安慰记心理小店】
在这个糟糕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会是永恒的,我们的困扰也不会
—— Charles Chanpline 查尔斯•卓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