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传承 (——我读《向台湾小孩学作文》)

有一本小书,装帧简单,文字简单,却是我很喜欢的。心生烦躁时随意翻上一翻,就能随时找到吹进心灵的一缕清风。它就是既可以给孩子看,也可以给大人读的那本作文集——《向台湾小孩学作文》。


这才是传承 (——我读《向台湾小孩学作文》)_第1张图片

近段时间,民国的老课本经过翻印,受到许多人的追捧。究其原因,是这样的老课本内容朴素,文辞优美,言短意长,唤起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记忆。那时的文,朴实无华;那时的孩童,天真无邪。可惜的是现在的小学生范文,好多语言已经显得过分地成人化,令人叹息,而我在阅读《向台湾小孩学作文》这本书的时候,那些清澈见底的文字,坦荡真实的表达,却一下子唤起了我失落的回忆,仿佛再次拣拾起那些久违了的真善美。

适逢清明,我又一次翻到那篇《爸爸的樱树》,文章不长却意境深远,像是一枚青青的橄榄,含在嘴里,酸中回甘。长亿初中二年级的张镫元同学由一个春天的清晨又看到樱花,看到樱花的花瓣犹如龙鳞般散落,想到樱花树的来历,那是父母结婚时所种。接着,用淡淡的笔触书写心情,写对已逝父亲的追忆,写对樱花树的赞美。张同学是这样表达对父亲的哀思的:“又过了五年,爸爸不幸过世。回来时看到那一棵樱花树,龙鳞正飘到我的肩膀上,安抚我孤独寂寞的心。虽然爸爸不在了,但那一棵樱花树像极了爸爸,永远长存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个少年诚恳的表达,没有什么华丽的字眼,却让人怦然心动。他懂得节制,说一件事就是一件事,静静地述说,淡淡地表达,含蓄而隐忍。他可能不懂得什么叫“哀而不伤”,但他已经做到了。我想到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句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张同学的文中的意境与之如此相近,一个现代的孩子与一位古人同怀对亲人的思念,在一份同样柔软、同样厚重的情意里重逢,这是多么美好啊。

我喜欢看书中的孩子们写身边的人和事。大智小学五年级的黄士珍小朋友有一篇《听妈妈的话》,通篇找不到一个所谓的好词好句,却也深深地打动我心。因为不听妈妈的教导,惹得妈妈伤心地哭了起来,士珍小朋友鼓起勇气安慰了妈妈,妈妈对她说出了心里话:“现在被妈妈管,长大被老公管,工作又被老板管,做个有用的人,才不用一辈子都被管。”士珍想到要像周杰伦一样“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生活中多的是平常的小事、琐事,这样的记录仿佛就是生活的原景重现,让我们看到活泼泼的人物和情节,触摸得到生活的温度与真实。还有类似《伤心事》这样的小文,因为分班导致要好的朋友变得隔膜,这就是一个五年级孩子心中最大的伤心事。“虽然心里的绝望迫使我不跟她来往,但是我相信奇迹。”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最真实的心事不就是这样的吗?多么真实的表达啊,貌似理直气壮,其实心不甘情不愿,有一些后悔,有一些难舍,又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作老成。

读这样的文字,打开的是一扇通往真实的小窗。那些文字里的简单与纯美,像是需要小心呵护的清晨青草尖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让人心醉。每一次阅读,我都在想,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刚学作文的孩子,还是自以为熟练地掌握了书面表达的成人,都应该告诉自己四个字“返朴归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要坚持“言为心声”,要记得“我手表我心”,任何时候都不要无病呻吟,装腔作势。

我喜欢读这些台湾小孩的作文,因为这是真正的作文,而不是做作的“作”文。我喜欢透过文字,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见所想,那些童真和灵性,像清泉一样荡涤着我的心。这样的文字并不华美,反而有些稚嫩,却传递着真实与美好;文章的思想并不练达,却那样温柔敦厚,那是用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语言文字,述尽的童年美好,描绘的世间万象。

我们国家的先人,造就了优美的中华文化。“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发自内心的表达,顺应自然的倾吐才是写作的真义。这么简单的道理,又是多么重要,感谢这本小集子,让这个道理在每一次翻看时,一遍又一遍地印在了我心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才是传承 (——我读《向台湾小孩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