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嵚崎历落|桓彝

桓氏家族为什么会出现众多栋梁之材?


16.3 嵚崎历落|桓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世说新语•容止》: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或云谢幼舆言。

桓彝,字茂伦。桓彝很达观,善于鉴别人才,享有盛名,一向为周伯仁所推崇。

译文:

周伯仁称赞桓茂伦:“高大英俊,举止潇洒,是个招人喜爱的人。”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01 品格卓异出群。

晋惠帝时,桓彝为州主簿,拜骑都尉;晋元帝为丞相,以为安东将军、丞相府中兵参军;及即位,累迁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

晋明帝时,拜散骑常侍,封万宁县男,补宣城内史。

晋成帝咸和三年,死于苏峻之乱。

从他的生平来看,历经四朝。他是桓颢之子、桓温之父,东晋谯国龙亢,今属安徽省怀远县人。

平定王敦之乱后,桓彝以功被封为万宁县男。

当时恰逢宣城境内常有变乱发生,有人举荐桓彝出任宣城太守,治理宣城。

开始时,晋明帝不允,后有人再次举荐,遂补桓彝为宣城内史,史称其颇有政声,治下郡内生产发展,百姓生活安定。

02 改弦更张,济身东晋上流社会。

桓彝身为传统儒学世家谯国桓氏的子弟,经学大师桓荣的嫡系九世孙,自小自然饱读儒学经典,服膺礼教。

然而,在玄风大盛的东晋士族社会,古板保守的儒家行为,是吃不开的。

所以,桓彝为了挤入东晋上流社会,不得不改弦更张,暂时放弃了儒家教条,而附庸风雅成了一个风格出挑的玄学青年。

裸奔、酗酒、奇装异服、披头散发等等时尚标志,开始成为桓彝生活的主题。

由于行为大胆,风格前卫,桓彝渐渐出了名,成为了诸如谢鲲、羊曼、阮孚等大名士开酗酒狂乱宴会必请的嘉宾。

通过与大名士谢鲲、羊曼、阮孚等人一起酗酒、裸奔,桓彝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并最终成功地挤入名士团体“江左八达”,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名士。

桓彝由于幼年丧父,从小就落入贫寒的家境。

稍长,他能以积极奋进的态度对待苦难。这种积极的处世行为,深受社会赞赏,因此《晋书》上评他是“性通朗,早获盛名”。

经他少年时的好朋友庾亮的举荐,青年时就步入了仕途,他的第一个职务,是州主簿。

所谓“主簿”,最初只是个主管文书之官。但是到魏、晋时期,则成了将帅、重臣的幕僚长。

在东晋第一个皇帝晋元帝时,桓彝被任命为安东将军、浚遒县,今安徽肥东县境县令。

由于他的才华和治理能力,短短三、四年间,就晋升为中书郎、尚书吏部郎,成为正式的朝廷之官,并且很快名显于朝廷,受到当时擅权朝政的王敦猜疑和嫉恨。

桓彝担心王敦的嫉恨,会给整个桓氏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于是自动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官归里,成了“无官一身轻”的布衣之士隐居。

不久,晋元帝“驾崩”明帝继位。庾亮再荐桓彝为吏部郎。

敦预感到自己的权力将被削弱,遂提前领军叛乱,反抗朝廷。桓彝极力支持朝廷平叛,明帝擢升其为散骑常侍,参与朝廷的军机大事。


16.3 嵚崎历落|桓彝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凭着特有的智慧和能力,桓彝很快成了这位新皇帝的“智囊”人物。

王敦的叛乱被平定之后,桓彝因其出谋划策的特殊功绩,被封为万宁县开国男,步入古代王朝“公、侯、伯、子、男”的五爵之列。

王敦之乱平后,东晋急需政治上安定、经济上复苏,鉴于桓彝的睿智和才干,时任丹阳太守温峤向皇帝进言,力荐桓彝任宣城内史,并说:“宣城,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桓彝可充其选。”

所谓“望实”,即是既有名望又有实际才能的人。

明帝从平定王敦叛乱的实践中,也深感桓彝确实有担负重任的能力,非常赞赏温峤的这一表荐。


16.3 嵚崎历落|桓彝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桓彝得知此事,立即向明帝上疏,说自己是“内外之任并非所堪”,表达他不能担当起宣城内史这一重任。

03 在郡有惠声,为百姓所怀。

当年的宣城郡,管辖着今天宣城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三市”广大区域,统领这个区域的军事、政治、经济、交通等事宜,尤其是控制境内的长江,控制地好,即能保障京师建康的安全。

大抵明帝考虑到桓彝“并非所堪”宣城内史的谦虚之意,下诏任命桓彝为“宣城内史”。

战乱后的宣城,一派荒芜的景象,大批流亡的百姓也尚未归来。

桓彝到宣城之后,首先是招募流民,生产救灾,呕心沥血,亲民惠民,尽心尽力救灾、解难;待民境稍缓,为安全计,又率领军民为宣城筑了七里许城墙,这是宣城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城池。

桓彝这种励精图治、清廉明洁的官风,大大感动了宣城人民,百姓十分拥戴他们的这位“桓内史”。

《晋书·桓彝传》里用十个字概括桓彝在宣城的政绩:“在郡有惠声,为百姓所怀”。但宣城辖境之内的安定局面,保持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年多。

公元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十二月,拥有精兵万余人的冠军将军、历阳郡内史苏峻,联合占据寿春的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祖约,以讨伐庾亮权臣为名率兵反叛,很快天下大乱。

这时,桓彝立刻“纠合义众,欲赴朝廷”,去保卫京师建康,其下属则以“宣城兵弱,难以退敌”进行劝阻,他又用“今社稷危逼,义无晏然”的道理,说服部下,迅速率部挺进至芜湖,正顺流而下之时,被叛军的精锐部队打了个大败,刚逃回宣城,叛军也追至城下。

鉴于宣城郡城无巩固险阻,旋之退据广德。

在广德屡屡传来叛军击败朝廷军队的消息,桓彝心中十分不安,总想援助王师,拯救朝廷,于是又迅速率军进驻泾县。

恰在这时,闻之苏峻叛军已攻占了京师建康。

桓彝“慷慨泣涕”之际,决心坚守泾县城,抵抗叛军。

04 痛斥避乱议和主张,死节报国。

咸和二年,镇将苏峻以朝臣庾亮擅权专制为由,举兵反叛,进攻南京,史称“苏峻之乱”。

桓彝得悉,当即率领义众欲赴南京讨伐叛军。

他一面派遣朱绰前往芜湖讨伐叛军,一面向朝廷报告军情。

坐镇南京的庾亮先是派遣大将司马流赶往慈湖与叛军交战,遭到惨败。

司马流战死后,又命桓彝进击讨伐。

桓彝考虑到宣城城防脆弱,难以防守,于是,先退据到广德,然后,又退据泾县,在乌溪岭修筑工事抵抗。

当时,不少州郡都惧怕叛军势力强大,纷纷派人向叛军求和投降。

桓彝手下部将也劝他佯装与叛军议和,以避开叛军的势头,保存实力,遭到他痛斥:“吾受国厚恩,义当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

于是,桓彝选择了奋力抵抗,派遣将军俞纵坚守泾城门户石兰。

哪知,苏峻却派兵从东南方向包抄过来,攻破了石兰防线,进逼泾城。

桓彝死守城池,叛军派人劝降,他坚守不从,终因势小力孤,城被攻破。

桓彝在撤退的路途中被叛军杀害,时年五十三岁。

桓彝遇难后,宣城人纪世和收其遗骸葬于城北小镇东门渡。

后来,苏峻攻人南京,庾亮出走,苏峻独自把持朝政。

没多久,苏峻判军即被荆州剌史陶侃和江州刺史温峤组织的联军剿灭。

后人为纪念桓彝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在他遇害处建起桓公墓,明朝正德年间,也就是公元1506年--1521年,又在墓侧建造了桓公祠。


16.3 嵚崎历落|桓彝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总之,从“国赖忠臣,家推才子”角度看,之后桓氏家族之所以也出了那么多的栋梁之材,正是有桓彝率先做出了典范,打下了根基。

东晋南渡,虽然北人南渡集团因桓彝久居江南,不承认桓彝为过江名望,但他竭力为北人南渡集团成员说项,在调和南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东晋创立作出很大贡献。

因而,进行东晋创立史的研究,都没有忘记桓彝的功业。


推荐阅读: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16.3 嵚崎历落|桓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