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师杨澄甫PK“死神”方便:跨越时空大较量
作者:李通国
看到太极拳大师杨澄甫PK“死神”方便这个题目,许多朋友一定想到了耳熟能详的相声《关公战秦琼》。三国大将关公当然无法和唐朝的名将秦琼来一个同场较量,这种战争中的生死搏击,没有任何规则限制,任何突如其来的变故都可能出现,如果不进行直接对抗,谁也无法判断出个子丑寅卯来。那么,太极拳大师杨澄甫PK“死神”方便就能看出个高下来吗?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为什么要选择杨澄甫大师和“死神”方便老师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技击代表人物,跨越时空来较量?因为他们出生年龄刚好相距一个世纪,技击特色具有时代典型代表性,都是他们所处时代优秀技击家。而且作为历史武术名人的杨澄甫大师相对其他高手而言,资料较为完整。
杨澄甫大师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武术世家,少儿时期虽然无心成为一名拳家,习武并不十分用功却也是耳濡目染。1918年父亲去世后,为了独立支撑门面发奋苦练六年,1923年重新授徒时是四十岁的年龄。这期间他为许禹生的著作插图拍摄过拳照。太极拳的技击方式产生在大清时代,一个以摔跤为主流技击方式的时代,所以太极拳技击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摔跤,原理是相似的,都是使对手失去平衡后摔倒。杨家技击擅长向前“掷放”,即当逼迫成对方脚跟浮起的状态后,将其掷放出去,是由杨露禅大师的技击绝招演化而来,构成了杨氏太极拳技术动作的主要方式,世代传承。
方便老师出生于1982年,少年习武,后成为专业散打运动员、职业运动员。2019年,方便年龄三十七岁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活跃在职业赛场上,接近杨澄甫大师再次出山授徒的年龄。方便生活在主流技击方式是“现代散打”的时代,是现代技击训练体系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散打借鉴了拳击的拳法和步法,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拳法、腿法和摔跤术产生的一种现代体育化的格斗体系。人们形容它的技术“远踢,近打,贴身摔”,是非常形象而贴切的描述。它的摔跤技术由于拳套和抓握的限制,采用了在赛场上简捷可行的少量中国跤法。散打仍然是中国式站立格斗,是传统武技的总结及对现代竞技格斗的适应方式。
一 杨澄甫大师身体形态PK方便老师身体形态
杨澄甫大师
身高:180-190cm之间
体重:80-90kg之间
(时间1918-1923年之间年龄35-40岁,后来体重一度超过100kg)
方便老师
身高:180cm
体重:80kg
照片中是两人处于身体训练巅峰期时的身体状态。看得出,两人都是身材魁梧高大,肌肉结实。杨澄甫大师肩部及胸大肌的肌肉比方便老师稍微逊色一点;杨澄甫大师腹部略有凸起,方便老师腹部偏平肌肉结实。这是方便的身体训练得益于现代体能训练的结果,为了比赛勤奋训练,他的名言是“只有不停地训练才能克服心中的恐惧”。身体形态是常年身体训练后对运动项目的一种适应体态。越是训练时间长的运动员表现越明显。体态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杨澄甫大师的略微凸起的腹部可能也与家族遗传有关。从现代竞赛级别看,他应当是大重量级别选手。如果真是在现代赛场上二人应该没有同场竞技的机会。
二 杨氏太极拳的技击特长PK“死神”方便的技击特长
杨家技击技术,摔法和掷放法在杨露禅技击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杨露禅确立的技击特长的重要体现。杨露禅1840年代到北京发展,当时的北京城权贵阶层和他们的子弟兵都擅长“布库”,就是满语摔跤的意思,并且建立一支皇家职业摔跤队,专门用来表演和比赛。满族的布库有详细的比赛规则,也是有清一代武术技击中唯一制定了明确规则的比赛。他们也绝不会给一个河北农民挑战他们规定的技击比赛规则的机会,杨露禅就是使用了近似摔跤的技术战胜了满人的布库获得了满族权贵的青睐。杨家能在北京站稳脚跟,是因为杨露禅技击方式恰好能够适应了主流技击方式。杨澄甫完全接受的是自家武术体系,其技击特长仍然是沿用祖父确立的技术。杨澄甫描述此技:“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1]
“死神”方便系统地掌握了中国现代散打技术并且在大量的实战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技击特色。有研究者对他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方便的拳法多以直拳和摆拳运用为主,腿法多以鞭腿和下劈腿得分为主”[2]。“鞭腿和下劈腿”以及“直拳和摆拳”是方便成功率最高,打击力度最大的技术,也可以说是他的技击特长。显而易见,散打中有限的几种“摔法”,在他的擂台赛场上并没有对对手构成有力的威胁。
杨家技击术属于“贴身近摔”的摔跤类技术;方便的技击术是综合类技击技术,个人更擅长远攻。如果按照散打的竞赛规则摔切磋,今天的摔跤手一定不会与散打运动员交锋,摔跤尽管技击性也很强,可是与远攻的散打想比较就优势丧失殆尽,杨家技击术当然也在此行列。今天的太极拳家尚且不能完全理解古代太极拳技击实质和训练方法的情况下,贸然挑战现代搏击只会自取其辱。当然如果按照摔跤的规则进行比赛,现代散打就像折断翅膀的小鸟,无法在擂台上纵横。杨澄甫大师与方便的较量其实是不同技击方式的交锋。
如果完全放开规则自由搏击又当如何?
三 杨澄甫大师的训练PK方便老师的训练
杨澄甫大师的日常训练并不是围绕着“擂台比武”进行的,杨家作为武术世家,几代人以教授武术为生,并不是以职业格斗士的身份通过商业比赛获取报酬,当然有清一代的中国还没有产生这种职业。他的训练目标是面对可能遇到的弥散而广泛的“挑战者”,或者说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对手作为搏击训练目标。通过对“挑战者”展示武功,赢取人们的信任,确立杨家的地位,保证杨家的职业可以安全地进行。杨澄甫大师会经常遇到“挑战者”吗?从有限的资料看,许多想向杨家学习太极拳的人都是通过与杨澄甫试手后感受到大师的威力,从而拜师悉心学习的。试手的人中不乏本身就练习过其他功夫的人,比如,自称“杨澄甫首徒”的武汇川,高大威猛,学习过少林功夫。显然,那时的学习方式是民间自发进行的,拜师者多是冲着太极拳的技击功夫去的并非一开始就想学个套路健身。因此,杨家要保证自己的稳固地位,必须时时刻刻自觉训练,保证自己的功夫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状态,现代人称之为“职业精神”,古代武师可能想到的是自家饭碗。
方便武技成熟后成为专业运动员,他的训练以全国武术锦标赛和全运会散打比赛为目标。早期专业运动员经历使方便能够在技击技术和身体塑造上全面接受系统训练练,打下了扎实基础。但是从世界职业技击比赛上看,我国围绕运动会举办的比赛还属于业余级别。但是方便的运动天赋和训练水平经受了成为职业运动员后的实战考验,在武林风商业比赛中对阵各国运动员的比赛中保持了全胜战绩。无论是专业运动员或是职业运动员,方便的训练始终是围绕擂台比武进行的针对性训练。他的对手是接受同样训练的运动员或者职业格斗士。
相比之下,杨澄甫大师作为职业武术家,大量的时间都用来研究武术、修炼武术保持较高水平状态,因为与人较量既是维护本家武功的尊严也是展示和宣传个人武功的方式,但是他还要用足够的时间在教授别人武术中讨生活。而方便则是一个职业格斗士,他可以从比赛中获得报酬,从而心无旁骛地专心于技击训练,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竞技状态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挑战。
所以,考虑到现代科学化的训练技击水准,如果他们用自由搏击的规则同一较量,可能方便在身体状态和格斗水平上都会占上风。
四 杨澄甫大师的推手记录PK方便老师的赛场战绩
杨澄甫大师
杨氏弟子陈龙骧书中杨澄甫推手部分案例:
打武汇川之按劲,一抖手,武则疼痛多日始愈。 (在上海募捐时,与汇川表演)
打董英杰之拗步掌,只见其身势一坐,掌指一动,人如触电样崩出。(在广东省府大礼堂,报纸登其发劲的情形云:北方太极拳泰斗与董某表演推手,掌指一动,人如弹丸而出……)
打田绍先之挤劲,只见其轻轻两手往田臂上一放,田则动不行,不动也不行,不得已奋力挣扎之,只见杨老师一翻出,嘣的一声,五体朝天地摔在地上。(民国十八年,在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办公室)[3]
由于没有擂台赛,杨澄甫大师的技击记录大多是公开的表演或者小范围内的私下较量。这里记录下来仅仅是人们见到的部分,而没有记录下来的可能更多。这当然是推测,可以从现代散打开创者之一梅惠志先生[4]的经历比对一下,“仅担任什刹海体校摔跤教练以后所接受的各类挑战加起来不下千余次。”[5]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名声远扬的武者找上门切磋的人就多了,尤其是在那样的年代。
方便
方便获得过五届“全国散打锦标赛”80公斤级亚军,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散打比赛预赛77.5公斤级冠军。2011年开始打武林风商业赛事,保持武林风47战全胜战绩。
杨澄甫大师和方便老师,一个是在现实中不断迎接挑战被人们公推出来的王者;一个是现代擂台赛上的优胜者,他们都是他们时代的武术精英人物,都是令人敬仰的人!
结语
每一场格斗都是武者体能、技能、智能和勇气的博弈,没有万能的武功,只有一个个活生生精通武功的人。杨澄甫大师也是众多武者中的一员,他的伟大,不只是他出类拔萃的功夫以及他教授了众多的徒弟,更重要的是,他在太极拳演进过程中的节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有的武技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有某些鲜明的优势也有某些明显的缺陷,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烙着时代的印记。太极拳技击产生于主流技击是摔跤的时代,又被主流所接受,必然有中国摔跤术的某些特征。
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传统武技,几千年人类格斗的实践创造了丰富的格斗技巧,从传统武技中发掘适应时代格斗的武技是每一个智慧的武者理性而明智的选择。盲目地抛弃传统,怀疑古人,无疑是要舍弃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和智慧。今天中国的散打也从来不曾抛弃传统武技。
注释
[1]杨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极拳使用法[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
[2]罗闽敏等.武林风“死神方便”的技术特征研究 .武术研究[J] 2017(04)
[3]陈龙骧.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拿法精解[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7
[4]梅惠志先生是全国武林界享有盛名的武术技击家,中国现代散打开创者之一,曾担任什刹海体校摔跤教练、散打教练,培育数万名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为武术散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5]韩贺仙.武之魂[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