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搖晃

搬了新家后,添置了几樘博古架,把一些有意义的古董和历年购买的瓷器、陶器分置妥当。平日里读书累了,朋友来了,静静的站在博古架前赏析,不失为一种生活乐趣。东西多了,细细碎碎,难免招尘落埃,清扫尘埃成为一件繁锁精细的活。清洁工来家,那几个架子,是断不能让她们清扫的领域。

图片发自App

架上的杂项,其中有一个清代末期的五彩罐子,一个明代的笔筒,那是来自母亲家的传承。当年离开故乡到云南工作,母亲把她老家带出来的这两小件,郑重其事的包装好,塞进我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同时还有一片古玉雕刻的佛像,说是以后交给孙子。这些东西平安到了云南,陪伴了我几十年。只有那块古玉被儿子拿出去玩丢了,甚是可惜。

母亲是个惜物之人,性格开朗,做事谨慎。她说,看一个人打扫卫生,就可以判断人家的心思细腻。早年在老家白马场,最喜欢的就是去老爷家或者外婆家,都是大户人家,家里规矩多,佣人多。

有一年夏天去老爷屋头,正碰上老爷大发雷霆,说是跟前做事的丫头和一个长工有了私情,按照惯例,必须把丫头赶出家门,还要陪赏当年买她的银子。时序已经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清代皇帝都下台二十多年。奶奶老家在井研,幼时读过书,是个知书明理的人。她等老爷的火气过了,轻言细语说,那丫头来家里十多年,做粗活、细活,从来没有打烂过精细的物件。不妨放她一马,成人之美。

图片发自App

读民国时期文人的回忆,经常看到他们的印象。胡兰成先生的《今生今世》,写他到杭州斯家,一个过气的官宦人家,"太太见人笑逐颜开,但她独自时是好严肃的呢。成天总有事情在做,她的走路脚步,做事情时的小动作,都那样端正认真,但是轻快敏捷,像早晨露水里山川草木的爽气。家里虽有两个女佣,但凡事还是太太自己心到眼到手到。她是炒碟青菜也精致。"胡兰成后来认识了张爱玲,从一踏进爱玲的房间,就赞不绝口,说她把一些普通的物件各归其位,收拾得干干净净,连张爱玲身上的衣服,也不落俗套,直接称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旧时的世家,总是有一些过人的地方。比如说离我母亲老家不远的井研县,那里有个盐井湾,曾经出了几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经学大师廖平,还有一个民国时期的督军熊克武。这两个人宣传的多,知道的人也多。井研还有一个了不起的金石学家龚熙台先生,曾经和廖平一起同修井研县志。这个人好古玩,廖平先生的女儿廖幼平回忆,"龚熙台先生是同乡,常来我家,他好收藏古董,我们央求他把裤脚里的小古董拿出来看看。他一摸一大把,什么五铢钱、开元通宝、刀刀片片,以及各种奇怪的小东西。"廖幼平系廖平先生的第二个女儿,曾入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毕业后在井研中学、马边中学教书,嫁给作家李伏伽先生,吃尽苦头。

月色搖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正是这个井研人龚熙台,揭开了广汉三星堆的第一张面纱。

说的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汉三星堆所在的月亮湾有户姓燕的农民,在车水挖田时见到一石槽,里面装满了各种古玉。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开并被龚熙台获悉,做为当时成都著名的金石收藏名家,立马找到那户人家,并购买了四件玉器,以龚的学识见解,查阅了相关文献,写成了《古玉考》一文,发表在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校刊的创刊号上了。

《古玉考》一经问世,收藏在燕家的玉器顿时身份暴涨,许多古董商们纷纷前来问价,并探玉器的来源。

一时间“广汉古玉”名声大噪,成为各方争夺之物。

升任了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葛维汉与副馆长林名均及其他成员迅速组成发掘队,在广汉县县长罗雨苍的帮助下,对广汉三星堆第一次科学性考古,拉开了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序幕。

金石学家龚熙台功不可没。作为四川在清末民初著名的收藏家,龚熙台第一个收藏了明代末年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建立大顺王朝铸造的铜币一一“西王赏功”铜钱。据关汉亨在《中华珍泉追踪录》中指出,铜质西王赏功钱曾发现三枚。首枚由井研人龚熙台收藏。这个收藏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张献忠在成都登基当皇帝,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就在彭山江口被杨展击败,亡命凤凰山的历史。

龚家的收藏还直接影响到后来四川著名画家冯建吴先生。冯建吴先生娶了龚熙台先生的孙女,在成都办学失败后,心灰意冷的冯建吴去了夫人的老家井研,龚熙台先生很看重这个孙女婿。把家中所有的青铜器、古钱币和甲骨文字收藏都让冯建吴欣赏观摩。

冯建吴多年后仍然记得那一段时光,说自己充满金石味道的书体正是来自于甲骨文字和青铜器铭文。

旧时的家学家藏,尤如旧时的月色,每每看到,在历史的长河落日中,总是泛起淡淡的清香!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色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