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钱商——普通投资者的择时

很多人认为,我是价值投资者,不需要进行择时。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是巴菲特,而他最赚钱的时候是在2008年金融风险之后。金融危机爆发后,巴神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现金量,将现金流的安全线设为200亿美元,底线定为100亿美元。只要账面有现金就不断抄底买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赚了70亿美元,相当于一生所赚财富的20%。

 你看,即便是最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也非常看重择时能力。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主要从大盘、行业两个维度来分析如何择时。

一、大盘

在理性框架下,我们的投资决策应该是基于对未来走势的判断做出的。对未来走势的判断,又是基于历史数据、历史规律。就拿买房来说,如果房价上涨,不断有人争着抢着去买房子,如果房价下跌,房市又会出现一片惨淡。

 在股市上有同样的现象。如果上一周的股价上涨,那新开户的人数也会增多,如果上一周的股价下跌,新开户的人数也会减少。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啦。股市上涨的时候,大家的投资意愿就会增强,入场的人数随着增多;股市下跌的时候,大家就倾向于持币观望。

 但是美国有一个机构投资者,统计过1871年至2001年的标准普尔指数,然后把涨幅高的做为一组,看做牛市;涨幅低的这组视为熊市。在进行计算之后他发现,美国人民也喜欢在牛市之后入场。当然,如果有聪明人选择在熊市或熊市一年后入场,他的收益率是在牛市入场人的一倍。

在研究公布之后,有人马上跳出来反对,美国的股市在50年代才走上正轨,1871年的数据质量太差。这位投资者在收到反馈后,重新选取数据进行计算。他发现,无论把时间轴拉长还是缩短,这个结论都是一样的。 如果再有人跟你说,做长线投资,重要的是价值,什么时间入场不重要。你就可以用这位投资者的研究来纠正他。 有研究发现,在熊市及熊市后的一年入场,比在牛市及牛市后的一年入场,年平均收益率高两个百分点。不要小看这两个百分点,累计十年就是22%的差额。

 二、行业的择时

除了大盘上边的择时,还有就是行业上的择时。 我们的惯性思维是,选择那些热门的行业。调查研究同样对这个结论同样打脸。有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历史时间点上,把前三年增长速度快的热门行业做一个分组和增长率低的行业作为一个分组进行投资组合,发现表现好的行业的收益率比表现一般的行业的收益率要低得多。我们来分析下原因。

一是受大环境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同的行业受经济经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基建类企业,随经济大环境起伏大,零售类则要小很多。在经济上行期,基建类表现亮眼,投资者选择买进基建类股票,如果恰好遇到是经济下行期,那损失就会很惨重。

二是狼多肉少,摊薄收益。某一行业表现亮眼,就会吸引大量的资金入场,推动价格上涨,结果便是摊薄利润。如2016-2017年的人工智能行业,表现十分抢眼。市场上只要跟这个概念沾边,价格就一飞冲天。2018年,随着去杠杆,市场调整,这类股票回调幅度就特别大。

三、择时与动量交易

金融是一门艺术,很多操作都是逆惯性思维的。在择时上,第一,在大盘选择上,要在熊市之后入场;第二在行业选择上,要避开那些炙手可热的行业,买入前期表现一般的行业,这些都与我们的认知相反。

在讲择时操作时,很多人会说,这跟前段时间聊过的动量交易原则恰好相反啊,动量交易可是告诉我们要追涨杀跌的。 其实不矛盾的。动量交易指向的标的是某只股票,而择时考虑的是整个市场的情绪,选择入场和离场的时间。

这两者不仅不矛盾,还可以相互协调操作。比如说你如果在熊市之后入市,然后选择股票价格开始反弹的点位去建仓,这就是既择了大盘的时,又遵循了动量交易的策略。所以,说到底,不论是动量交易也好,还是择时也好,你会发现,投资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反本能的游戏,你要克服自己本能上的很多倾向,去作决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钱商——普通投资者的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