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记录

《安妮日记》记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妮日记》这本书,记得是以前买书时为了凑单选的,放置了很长时间没看。昨天拿起到此刻看完,前后用时不是很长,却给我的感觉是,不后悔选择了它,也让这原本之前会用来玩的时间,因为多了它的陪伴而有了更多的意义。

《安妮日记》像它的封面一样,特别像一本童书,里面的内容翻开也是多了很多亲切感,特别像上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课本课文解读辅导书,每一篇开篇前有一个名师导读,除此之外的布局还有咬文嚼字(就是词语解释),名师指津(对于书中某些话的名师解读),好词好句的摘抄,以及学习要点的概括。网上也看了看《安妮日记》的版本有很多,猜想其他的版本布局肯定和这本不一样,不同的版本适合的年龄层也会不一样,但核心肯定不变。机缘巧合下选择了它,重新感受一下小学的布局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安妮日记》是安妮从13岁开始写,记录了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的事。纳粹统治下的荷兰,犹太人民受到的迫害日益严重,弗兰克一家躲藏在公司的阁楼里面,后来达恩一家和牙医杜塞尔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几家人等待着盟军前来解放荷兰。在1942年到1944年两年期间,安妮·弗兰克开始写日记,日记里面记录了她两年的感受、她的恐惧以及和密室成员之间的摩擦。后来因为有人告密,他们被纳粹发现,被送进了集中营,除了父亲弗兰克以外,其他人均遇难。

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了一些当时想记录的话语,留下足迹:

看着看着,完全想象不出来这么好的文笔出自于一个13岁的小女孩之手,也会觉得文字中透露着小女孩的小心思、善良和纯真。

文字里也满是生活的气息~

摘录的两句话:

1,“纸比人更有耐心。”每当我无聊或者伤感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句话来,尤其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托着下巴蹲在墙角思考的时候。

2,不过我不觉得很难过,因为我认为,回忆才是最重要的,甚至连漂亮的衣服都比不上。

看着看着会随着里面对犹太人残酷遭遇的描写而愈发紧张、担心和愤怒,也更看出来一个小女孩的善良,她写道“我有时觉得自己有罪,在这么暖和的床上躺着,可在外面最好的朋友正在受折磨。”

日记里也会看到,虽然密室里的生活危机重重,但是人们还是有难得一见的快乐,比如对于达恩太太市侩搞笑形象的描写。

所有不方便和外人说的话(包括父母),安妮都把日记当做朋友,写进日记里。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发泄途径,也有一种能有诉说对象的幸福感。

对于安妮有一点很钦佩,在那样不安静和危险实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下,还保持着阅读,时不时地会提到一本又一本书的名字。想着可能有两层因素吧,一是真的爱阅读,爱学习;二是找些事干,不至于太过无聊,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但从感觉里,安妮是属于第一种。

看到安妮“1943年8月9日”的日记内容,把在密室里相处的每一个人的习惯和他们的平时表现都一一写出来,会感觉这真是一个观察细致入微的小姑娘。也许这样的事情会定格于那个特定的环境下,没有现在时不时想拿起手机的冲动,只有人和人之间单纯的相处模式。虽然彼此之间有时相互嫌弃,但是却也是相依为命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也正是各种不同的人居住在一起,有点吵闹,有点矛盾,偶尔有点趣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家庭”,以至于如果少了谁都觉得这个“家”不完美。

书中“名师点拨”的板块,常常也能把自己阅读后同样有的感受给写出来,会感觉到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但是真的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表达,有种重新回到课堂听老师讲解书的感觉。

“名师导读”的板块也很有趣,解析安妮接下来会发生的故事,像看电视剧的预告片一样,预知后事如何,请看具体日记内容。

看安妮的日记,一路下来看到更多的是安妮的成长,以及心智更加成熟,由以前只会想到自己,现在更多的会体恤他人。有时候也会被这个小女孩写的话感动到,比如她写的“我现在明白,一些让人无法忍受的话要写在纸上,而不要写在妈妈的心上。这样想来,我就安心多了。”,回想冲动下的自己说话伤人的时刻,还不如这个小女孩。

通过小女孩细腻的心路历程描写,可以知道一场战争对于人心理的影响实在太大,所有人都会关心外面的局势如何,也迫切希望和平。

安妮的思想变化让人读来感觉变化真的很大,从一个几乎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到一个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明白那么多道理,13岁时候的她自己处于无限的迷茫当中,到了15岁,似乎能看透所有的东西,她不仅想要改变自己,也想帮助身边的彼得。她写的话也是那么有见地和道理:也许懒惰地活着看上去很舒服,可是只有工作才能满足人的心灵需索。

自己的这些话看下来,也有点觉得像在做小学时候特别爱做的语文阅读理解里的某些题目。

保留下这一份记录。

《安妮日记》记录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妮日记》记录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妮日记》记录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妮日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