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老师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题记

杨明老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杨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陕西省彬州市人。彬州市作协会员,中国古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咸阳市作协会员。从小爱好文学,后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业余时间勤于笔耕,醉心于现代诗创作,迄今,已在《星星诗刊》《延河》《少年月刊》《陕西教育》《陕西农民报》《咸阳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首(篇)。

严格意义上讲,杨老师并非我的亲老师,(从未代过课),但我与他结识已近三十年了。一直以来,杨老师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更是益友。最近有幸得他两本诗集,如获珍宝,感慨万千,遂记下寥寥数笔,以表谢意。

一九九一年,我就读于太峪中心小学,时年十岁,还是个小姑娘。记得当时我们四年级的班主任姓郭,是我父亲的老同学,那时候的我,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偶尔会在作文中写出几句饶有思想的文字,经常博得郭老师的表扬,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听说学校里有一位诗人老师,姓杨,因为没有给我代课,便很少接触,了解甚少,只是在我的印象里,诗人老师确是寡言少语,不善言谈。

到了五年级,班主任换了从兴平来的才华满腹的张翼华老师,我的文学爱好更是被发现鼓励,因着一次作文,我写了一首小诗《我梦见了李白爷爷》,让张老师惊讶不已,他说“像你这个年龄段,会想到诗歌题材并写出几句,实属少见。你很有天赋,好好努力!跟着你杨老师学学。”就因为张老师这句话,平时我多留意了一下杨老师,知道在当时的《咸阳日报》上经常会发表杨老师清新隽永的小诗作。也深深的被他的才华所吸引。

杨明老师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记得当时我家离得远,有时候中午放学不回去,吃一个早上从家里带去的冷馒头算是中午饭,学校里的老师发现后,经常好心的让我们去房间倒一杯热水喝。于是,我便有了近距离接触杨老师的机会。那时候的杨老师,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喜欢用“力士”牌的香皂,还喜欢把书呀报纸呀收藏在床单下面,我们几个同学,去他的房间喝水,趁他不在,掀起床单来,我便捧着那些诗集如饥似渴的看,也发现有很多杨老师的作品在各类报纸刊物上发表。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首《三月,你走了》“三月/你走了/不知不觉/独自/走了/匆匆岁月/临别/花儿垂泪/杨柳依依/小草挥手/小河的话儿滔滔不绝/临别/你问我需要什么/我请求你别带走/那个闪光的名字/那首心灵的歌。”凝炼的文字,诗意的语言,以及富有想像力的拟人化描写,使这首小诗有了生命的活力和几丝感慨岁月匆匆的小忧伤。令我过目不忘,也深深钦佩杨老师的才华横溢。

再后来,我上了初中,与杨老师的交往渐渐多了起来。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诗歌创作,虽说我还只是个学生,却喜欢写,一有机会就去向杨老师讨教。在他的指导下,拙作小诗《辘轳.老师和井》在《咸阳日报》发表,这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鼓励和肯定。因而从心底也非常感谢杨明老师。

我的严重偏科,致使我无缘于更高学府,于是年少无知的我,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记得在西安纺织城闷热的女职工宿舍里,我收到杨老师一封来信,在那几页长长的言辞诚恳的信中,他说我如果继续我的写作爱好,一定会成为一位未来的大文学家。他苦口婆心的劝导我,说他可以帮助我,希望我去当时的彬县师范学校继续上学,然而无论杨老师怎样一番好意,最终幼稚的我还是决绝地踏上了南去的火车。

这一别,就是十年。

杨明老师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与杨老师再见,我已为人妻,为人母。终无所建树,荒废着平凡普通琐碎的柴米油盐日子。而谈起他的生活,竟令我心疼不已,早已知天命之年,却仍是孑身一人,倒不说孤苦无依,却也令人遗憾。我的杨老师啊,终究是将自己半生的热情和生命,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文学创作。他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像中,追求完美的爱情,完美的婚姻,完美的人生,可是现实生活,却狠狠地一次又一次将他玩弄,背叛,伤害。他是善良的、无辜的、纯粹的、活出了自我的,而不得不承认,他又是可怜的、失败的,然而又是令人钦佩的。严歌苓的《芳华》中有一句“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杨老师就是这样,无论经历过什么,他仍以满腔热情和无怨无悔,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文学梦,享受着热爱给予的快乐,依然善待他人,善待生命。

和杨老师聊天,经常会提及四季潺潺的太峪河,会想起中心小学门前那一大片农田,会回忆他的青春我的童年。岁月忽已暮,杨老师坦言自己空有一身疲惫,我也无奈自己蹉跎了大好年华,然而,当我们终活成这繁杂世界上平庸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当所有的青春美好都变成回忆,那些因为热爱而义无反顾的日子,却永远值得回味拥有。众人日夜奔波,终活成了所有人希望的模样,只有杨老师,把自己的身心,交付于一份热爱,无所顾忌于他人的眼光和评头论足,以强大的心理和执着,坚守着心灵的堡垒,守卫着诗痴的灵魂,或许,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有和充实。

杨明老师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他的作品集后记,用词诚恳,谦逊低调,但句句似乎流露出生活的无奈和挫败。其实我觉得,一个人一生,物质生活的贫富,或者是婚姻家庭的成功,并不一定证明人生的圆满,那些表象的幸福快乐,仅仅是为了取悦,迎合。如果真的爱自己,活出自我,也未尝不可,承受非议、孤独,更是拥有一种异于常人的豁达和知足。

杨老师经常会忠告我“先生存,再热爱。家庭婚姻才是生活之重。”我明白,也接受,由衷的谢谢他!

在漫山遍野,在沟壑墚原,经常会看到一种毛绒绒的小植物,俗名“狗尾巴花”。也正是这种平常的,坚强的,被人们易忽略的小植物,用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努力装扮大地活出自己的精彩,每次我都会忍不住用手摸摸,心中泛起热烈的亲切和感动。这种感觉,便是每次见到杨老师的感觉。也许我们卑微,我们无为,可比起那些空虚低俗,我们的生命更精彩。至少,我们心里装着热爱,且义无反顾,以飞蛾扑火的勇气,无愧于心。

最后,祝愿老师往后余生,快乐,健康,频出佳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