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当今社会,大家对于“拖延症”一点也不陌生,甚至觉得它是一个病,得治!可惜,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我们始终无法克服拖延的心,最能体现的莫过于我们出门约会不能够“守时”。
于是,有关治疗“拖延症”的书成为畅销书,网络上“战拖”、“治拖”的帖子特别受欢迎。有些方法短期有效,可能过了一段又“病情”复发,于是又找些新方子去对付。如此反复多次,无法“根除”,拖延症就变成了“拖延癌”。
事实上,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翻阅精神类疾病的书,无论是国外的DSM(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还是国内的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你都找不到一个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叫做拖延的疾病 。
拖延是一种状态,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疾病。我们来精确了解下拖延的定义。
只有当一项推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能称之为“真性拖延”:一是后果有害;二是本可以避免。
举个例子,情侣之间约会,本来女方提前一个小时进行准备,化妆打扮可以避免迟到的现象,最后在约定时间前半个小时才动身打扮,导致男方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最后大家还为这件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古语有云:“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那么,你到底有没有拖延呢?这里面有4种可能:
1、 “必要推迟”
要看工作和写作哪个更重要。假如工作确实更重要,而且占用的时间精力无法缩减,那么推迟创作计划虽然结果有害,却无可避免。
2、 “积极推迟”
你重新盘点了一遍计划,发现自己没必要赶在工作最忙的时候开始写作计划——完全可以推迟1个月才开始。这样每个阶段专心做一件事,进度也许反而更快。
3、 “断舍离”
如果你通过自我分析,发现从内心深处来说,你想写作只是一时冲动,并无真正的兴趣和动力,还不如踏实做好工作。写作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资源——这其实是妄念。
4、 “真性拖延”
只有当你分析完以后发现: 写作对你有意义,而且推迟的确会妨碍进度。仔细分析下来——并不是时间不够,自己回家的时间并没有好好利用,周末陪孩子的时间算下来其实不多,更多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分散了精力。这种本可以避免又有害的推迟。
所以,不是所有的推迟都是拖延。有“真性拖延”、“必要推迟”、“积极推迟”和“应该断舍离”,区分这个对于我们真正降低拖延、提高效率很有好处。
第一个区分,要区分真假拖延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拖延可能涉及对于自己的认知偏差问题——我们时常高估自己的效率和能力,却低估问题的难度;其中甚至夹杂着要面对一些不那么愉快的真相——比如说其实自己并不是那么想写作,只是虚荣和恐慌罢了。
第二个区分,要区分开问题和人
拖延描述的是行为而不是人。
问题并不等于人,并不能说“我天生就是个爱拖延的人”。你只是“在某些领域更容易出现拖延状态”罢了。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练习让自己的拖延降低到能愉快生活工作的程度。万事都拖延和零拖延的人不存在。
拖延似乎十恶不赦,其实,凡是都有两面性,拖延也不例外。
1.拖延是个好对手,是自我管理试金石
拖延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失效。任何自我管理系统,如果没法有效解决拖延这个问题,就不算是行之有效的体系——拖延也是所有自我管理理论的试金石。
2. “拖延”有足够多东西让你学
拖延问题成因复杂,表现多样。光是一本《拖延心理学》,就梳理出十多个原因大类,从完美主义、害怕成功、争夺控制权、心理舒适区到时间感知类型等,细分能找出几十种原因。
原因背后有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精力管理、完美主义、关系焦虑、压力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你的拖延可能只涉及少数几种。不过,凡是能心平气和地从拖延当中学习的人,收获都会很大。我们今天为了和你讨论拖延,做了多少准备啊!
听完之后有没有跃跃欲试,战胜拖延,作为今年的一个完美突破?最起码我是有的!嘻嘻。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0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