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与“不正”——论三观

“正”与“不正”——论三观_第1张图片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观?

传统意义上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世界观 

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以上引用百度百科哲学三观。


“正”与“不正”——论三观_第2张图片

这是一道哲学题,在不同的背景和成长经历下的人,三观截然不同。

有这么一件事给我感触颇深。

我和我曾经最要好的大学同学经常每隔一周去一次超市,每次去她的推车里面都要堆到冒出来,全部都是买几送几打折商品,开始我很质疑,为什么要囤这么多,真的用得到么?

在她的意念中,趁着打折多买一些,一则单品核算下来很便宜,二则可以少跑几趟超市。单品核算下来便宜我能理解,可去超市的频率并没有递减。

而我与她截然不同,每次去超市我只买本周用得到的食品,家庭用品,从不存货。逛超市的频次与她相同,花销却小了很多,家里囤货基本没有。我并不看打折,如我喜欢的刚好有打折是惊喜,无打折则选择我最需要且足够我使用一段时期的。基本都是单品。

这种分歧没有对错,只是消费理念不同,也是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

在生活中工作中,乃至于交流中,都有三观不同引起误会不能理解的情况发生,只要都是“正”念基本都会被包容和化解误会。

三观不同没有对错,只有“正”还是“不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与“不正”——论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