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还是细节

以前听到一些人谈论成功的企业,辩论细节和战略到底哪个重要,有的人说细节特别重要,举王健林的例子,有的人认为战略更重要,举其他的例子,对此我心中一直迷惑不已。后来听猎豹的傅盛讲,战略远大战术,曾经深为痴迷。但我今天终于明白了,对于我自己,首先要注意细节。今天我明白了,细节不是不重要,而是谈战略之前要先过细节这一关,细节是基础,是前提。我明白了,注意细节才能高度投入,与处理的事物在一起,那是一种心流状态,一股精神劲儿,没有了细节就没有真相。我也明白了,细节曾经是我的短板,现在要注意细节不是试图把它变成优势,而是不会变成劣势。

大学时代,对制度经济学感兴趣,阅读了很多的文献,总想构建一个宏大的理论,比如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奇迹”、能够解释中国货币现象、阐释保险行业的发展等等。一些外国学者批评说,中国学生总想构建宏大的理论,而不屑于做具体细微的工作,我觉得很中肯。也许,这就是被宏大的抱负冲昏头脑的表现吧,立志要做出点“像样的东西”来,太高看自己。工作以后,我依然不注意细节,写的报告总是出现错别字或者错误的数字,这个问题现在虽然好一点,但并没有彻底改掉。我曾不止一次的注意到自己的倾向,就是只有一个灵感,但具体如何操作却不去细想,或者希望有一个人帮你去做到,这真的很危险。

我有时还试图用每个人的气质不同来解释对待细节的不同态度。比如有的人就是适合宏大设计,有的人就是适合做具体的事情。现在我否定了这个想法,再牛的宏观设计者,如果他不注重细节,最后都是空中楼阁。

今天被问及一个事情,我事先做了一些了解,还征询了以前参与此事的一位人员的意见,自信基本可以了。但对方问了一些细节,我顿时傻掉,因为我根本没想到那一步,但从对方的角度看却很容易理解,因为他正面对可能的质问(于是来问我)。于是我又重新了解,每个细节去扣,最后虽然并不圆满,但至少达到了他的要求。事后一声叹息,想的还是不够细!

马云曾经说,一定级别以下的员工不要跟他谈战略,谈战略立马开除。这虽然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作为员工先练好细节的工夫吧,不要妄谈“国事”。想起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说判断一个创业者的标准之一就是他是不是够熟悉细节,越能深入细节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是啊,如果你真的热爱一项事业,必定会沉浸在各种细节之中,几天几夜说不完。

作为下级,在汇报一个问题之前,也许应该问问自己是否都想清楚了,尤其是关键问题。一如下棋,要多想几步,多做几步,超出你领导的预期,你自信有这几步够用了,而不是每次都被问到哑口无言,我得回去再想想之类。所以一定要想的细,即便你不去做,你也要知道你想到了这一点。

作为管理层,注重细节可以表现为超级用户,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对关键客户需求非常清楚,比如马化腾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它就是产品经理出身。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未必有时间和精力对产品了解那么细,也未必真的懂,这时管理者要把握的就是关键细节,掌握了关键节点就掌握了主动,要在关键节点上要投入80%的精力进行把关,确保符合设定的大方向,不出大问题,也许马云就是这样的人。当然也有领导对一些报告中的错别字特别在意,为此可能大发雷霆,但在你精力有限和实用主义至上的商业环境下,错别字问题要让位给关键细节。这也启发我,作为管理人员,要有包容精神,敢于下放权利,给下属充分的空间,但放权不等于放任,如果你不把握关键节点,就等于失职。

注意细节的心,就是一颗灵敏的放大镜,能够虏获无穷无尽的微妙之美。大而化之的心,就像一只永远不落地的飞鸟,从未感受到过大地的气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节,还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