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插曲》看了N遍,故事是个悲剧,看过以后,每次看过以后心里都沉甸甸的。
弗雷德是个邮递员,因工作而结识了格蕾丝,慢慢的,两个年轻的生命彼此吸引开始相爱。格蕾丝不仅家境优越,学识又高,就在女主父母已认可他们的爱情时,却突然天降霹雳,弗雷德为了获得女主的芳心,不惜挺而走险,利用工作之便盗取信封里的钱,不久东窗事发而锒铛入狱。痴情的格蕾丝为了能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不顾父母反对,离家出走独自谋生,期待着弗雷德一出狱就立即结婚。就在弗雷德表现良好准备提前刑满释放之际,弗雷德的感情突然冷却,拒绝和格蕾丝结婚,格蕾丝得知后自杀身亡。
几年前看第一遍时,粗粗的认为是男主的绝情导致了女主的自杀,他就是个十足的侩子手。
书上说,是弗雷德对格蕾丝的感情枯竭了,因日日夜夜思念着她,耗尽了格蕾丝能给他想象的一起激情。最后变得厌恶她,就像他拼命地挤一只柠檬,汁水挤干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壳,就只得把这个壳扔掉。
因为,从她们爱情的传递者内德的叙述来看,恰好在内德生病的三个星期里,也就是弗雷德无法得知格蕾丝的消息后,才转变了态度。而从“看守长告诉内德,弗雷德一直在找他。”这句话来看,弗雷德那时内心是充满了矛盾的,是希望有人给他指明方向。
一直以来,都是内德带去格蕾丝的消息,告诉他格蕾丝在干些什么,并将她添置的家具物件也详详细细讲给弗雷德听,格蕾做的种种像鸦片一样一直支撑着他。而因内德生病三个星期,没人替他传递格蕾丝的信息了,他痛苦了,害怕了,犹如毒瘾发作痛苦不堪,又犹如迷路的孩童找不到回家的路。
三个星期后,内德回来,给他棒头一喝的是,弗雷德告诉他,不打算和格蕾丝结婚了。并且说:“整整十八个月来,我日日夜夜地思念着她,现在我讨厌她了。”
结局是女主自杀。
看第二遍时,观念发生了转变,把他俩的感情放到家庭层面,发现女主的父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在和男主的共同推动下,才导致了女主的悲惨下场。
最近又看了一遍,又得到新的收获。开始去体会男主思想转变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下面是对男主内心的猜想和剖析。
从男主一开始对女主的好感,发展成恋人后,得到女主父母认可后情感的稳固,随着偷窃事件败露入狱后,怕女主悔婚一系列感情焦灼的变化,再到情感的急剧升温,这个时候的男主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依然沉浸在爱情的幻想里。
慢慢地,随着出狱日子的临近,弗雷德感情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思索自己的行为,开始考虑着出狱后等待他的日子,在思考中眼前仿佛浮现出格蕾丝娇媚的脸庞,正在含情脉脉地看着他,正当弗雷德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蜜时,瞬间格蕾丝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憎恶的眼神看着他,弗雷德心里咯噔一下,他感到一阵颤栗和恐惧蔓延全身,他紧紧地用双手环抱住自己,慢慢的在墙角缩成一团蹲下去了。
他脑子里越来越乱,忽而出现格蕾丝甜美的微笑变成一道凌厉的目光,忽而出现格蕾丝父母愤怒的谴责,忽而又出现左邻有房对他的指指戳戳,他一下子崩溃了,感觉脑子爆炸了一般疼痛。
被恐惧包围的他,想着以前还是自由身时,就怕给不了女主最好的生活,因此才走上了犯罪道路,现在的自己身上已经有污点,出去的工作也只能是个酒店门童,那能还配上心爱的人呢?
此时弗雷德,心里仿佛有两个我在较量,在打架。一个说,一定要和心爱的人共度一生;另一个说,不可以,自己已经污迹斑斑,和格蕾丝已经无法回到过去。
从以上的猜想来看,我相信男主是爱着女主的,从弗雷德一直在找内德,从他阴沉、忧郁着面孔告诉内德,他已经讨厌女主这两个细节描写来看,说明他的内心也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煎熬,但最后无论他有多痛苦,无论他有多爱格蕾丝,应该说最爱的还是他自己,因为他没有勇气去面对未来,因为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如果他带着身上的污点和纯洁的格蕾丝在一起,更会时时刺激他的神经,提醒着他的过去,或许他认为人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更相信来自社会的偏见会令他终身无法挺起脊梁站起来做人,他太自私太软弱,他害怕承担,因此经过三个星期痛苦的煎熬,最后下定决心不和格蕾丝结婚。
只可惜格蕾丝太年轻了,没有生活经验;太痴情,没有经历过情感的波折。
从她为了追求爱情不顾年迈的父母劝阻离家出走来看,她太任性,还不理解来自社会的压力,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弗雷德琴瑟和谐,举案齐眉过自己的小日子。岂不知,过日子的艰难不是爱情能化解的,可惜她太年轻,眼里只有爱情,当爱情破灭后,以为等待她的是无尽的黑暗,最后很轻率的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在想,如果格蕾丝抱着,爱情来了就好好的去爱,爱情走了也不必挽留;如果格蕾丝明白,当爱情来时,它是自己来的;所以当爱情要走的时候,学会放手。那就是另一番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