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生态几于"道"

读曾鸣教授: 《智能商业双螺旋之一: 网络协同》有感.

这篇文章核心表达了: "网络协同"是智能商业的关键, 它使单一的供求关系衍生除了繁荣的生态; 生态的建立, 可以说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深厚基础, 也是向智能商业转型的一个核心驱动力.从这篇文章我学习到: 商业生态的建立和中国传统的"道", 非常相近.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商业生态几于道".

"道"是企业想做什么? 淘宝的"道"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道生一"是企业从哪一个方向重点着手, 打破原有的平衡, 它是生态发展的"第一个抓手(杠杆)". 生意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基础之上, 必然存在: "买方" 和 "卖方". 先打开哪个? 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淘宝的"一"是"让开店的成本大幅降低". 为什么它会做这个选择? 因为, 在买方和卖方的关系中, 买方是由绝对的话语权的, 而卖方希望从买方套利. 卖方有足够的企图心, 希望客户越来越多. 所以它有足够的动力.

摘要: 淘宝带给社会的第一个价值是让开店成本大幅度降低, 互联网的低成本加上免费开店的政策, 使在传统商业环境下不可能开店的人成为淘宝店主. 供给端的封闭结构被淘宝打开, 从而大大提高了供给端的整体供给能力.

"一生二"是指: 供需双方, 一方被赋能以后爆发出了强大的价值, 自然吸引另一方的到来, 形成共同繁荣. 它是第一阶段平衡被打破之后, 带来的收益.

摘要: B端提供的商品不仅丰富度大大提高, 价格也远比传统的线下零售更有优势, 差异化的服务也逐渐浮现, 自然带来给 C 端的福利提升. 于是, C 端客户, 尤其是大量未被传统零售覆盖到的C 端客户蜂拥而至, 不到几年时间就形成了浪潮席卷之势, 这股势头又反向刺激了 B 端的几何级数扩张. 如此正向的循环, 淘宝自然出现生态爆炸一般的繁荣.

"二生三"是指: 在供需双方再一次形成平衡之后, 再一次创建激发力的"第二抓手(杠杆)". 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供需双方之间的阻碍和问题.

摘要: 支付宝的出现, 本质上也是在促进智联互动更好的发生...支付宝解决了市场的信任问题, 使这个双边市场变得更加繁荣...淘宝打败美国易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淘宝鼓励商家和消费者直接, 充分地连接互动. 而易贝在这个方面无动于衷.

"三生万物"是指: 在原有的简单供需双方的基础上, 双方均产生的衍生需求. 满足衍生需求, 是商业生态建立的关键. 它们是从长出来的, 不是规划出来的. 满足衍生需求, 是商业生态的"第三抓手(杠杆)"...

摘要: 它们不是由淘宝规划出来的, 但是一旦它们生长出来, 淘宝旺旺迅速给予充分的鼓励, 或建设新市场, 或开发新工具, 让这些新角色成长得更加茁壮...如果说" 双边市场的扩张" 是淘宝早期的核心特征, 那么当这些新角色不断产生后, 淘宝在第二阶段的核心特征就是从一个简单的双边市场演化成了一个复杂的多边市场, 多元角色在其中互相协同变现的越来越充分, 淘宝也越来越立体. 这个立体的淘宝还在继续演化, 协同从商品拍拍这个环节向广告, 物流, 供应链等众多环节进一步延展, 更多的场景被网罗进来, 更多元的协同在这一网络中发生.

"商业生态几于道"这句话, 可以比较好的抽象这片文章关于:"网络协同"的核心思想. 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是:

  1. 创新不要脱离业务. 业务是长出来的, 不是规划出来的. 脱离业务体系的创新, 很难比垂直领域的创新公司做的更好.
  2. 生态的发展是从用户价值出发的, 没有用户价值就无法撬动供需杠杆. 商业模式也就落空.
  3. 商业生态的发展, 是由规律可循, 由方法可以借鉴的:
    • (1) 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
    • (2) 优先撬动供需双方中, 企图心更强, 话语权更弱的一方.
    • (3) 一方的繁荣, 一定会带来另一方的繁荣. 要想办法在供需双方中加"杠杆", 强化繁荣的程度.
    • (4) 供需双方已经互联, 那么它们之中必然产生衍生需求, 满足衍生需求, 是从单一商业模式发展为"生态模式"的关键.

摘要

  1. 在未来的网络协同中, 我们每个人将更加不收束缚, 从固化流程中解放出来; 我们每个人将更加不惮于创造, 因为网络协同的最大价值不是让既有链路更高效, 而恰恰是让创新价值更突出; 我们每个人将更不吝于贡献, 因为在这个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体系中, 为自己赢得更大的收益的最好方法就是为他人创造更大的收益.
  2. 新经济范式最根本的特质就是"网" ---- 开放的网络结构, 自由的多元协同, 分布式的自组织体系.
  3. 在商业世界里, 网络协同正在取代工业时代相对封闭的体系(例如: 传统的供应链体系), 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合作范式.
  4. 淘宝带给社会的第一个价值是让开店成本大幅度降低, 互联网的低成本加上免费开店的政策, 使在传统商业环境下不可能开店的人成为淘宝店主. 供给端的封闭结构被淘宝打开, 从而大大提高了供给端的整体供给能力. 如此一来, B端提供的商品不仅丰富度大大提高, 价格也远比传统的线下零售更有优势, 差异化的服务也逐渐浮现, 自然带来给 C 端的福利提升. 于是, C 端客户, 尤其是大量未被传统零售覆盖到的C 端客户蜂拥而至, 不到几年时间就形成了浪潮席卷之势, 这股势头又反向刺激了 B 端的几何级数扩张. 如此正向的循环, 淘宝自然出现生态爆炸一般的繁荣.
  5. 淘宝打败美国易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淘宝鼓励商家和消费者直接, 充分地连接互动. 而易贝在这个方面无动于衷.
  6. 支付宝的出现, 本质上也是在促进智联互动更好的发生...支付宝解决了市场的信任问题, 使这个双边市场变得更加繁荣.
  7. "边界开放 + 直连互动" 带来的创造力激发, 首先体现在淘宝的网络扩张上...更体现在众多新角色的孕育上...同时, 海量的直连互动常让更多的断点, 坑洞, 磕绊得意显现. 不过他们即是直连互动的阻力, 更是全新直连互动的机会.这样的新决策, 由智联互动激发生长, 由促发新的直连互动, 带来新的效率提升, 从而营建出新的网络结构.
  8. 它们不是由淘宝规划出来的, 但是一旦它们生长出来, 淘宝旺旺迅速给予充分的鼓励, 或建设新市场, 或开发新工具, 让这些新角色成长得更加茁壮.
  9. 如果说" 双边市场的扩张" 是淘宝早期的核心特征, 那么当这些新角色不断产生后, 淘宝在第二阶段的核心特征就是从一个简单的双边市场演化成了一个复杂的多边市场, 多元角色在其中互相协同变现的越来越充分, 淘宝也越来越立体. 这个立体的淘宝还在继续演化, 协同从商品拍拍这个环节向广告, 物流, 供应链等众多环节进一步延展, 更多的场景被网罗进来, 更多元的协同在这一网络中发生.
  10. 在淘宝这张"网"上, 已经密布了海量的"点", 它们就是在直连互动中的各个角色. 这些点由于巨大的规模经济, 让让能提供性价比很高或者很独特的服务, 这些服务又纵横交织成"线", 从而提供传统方式无法实现的更优质服务. 每条"线"都是一个细分场景, 都是一个独特的服务, 这就是淘宝的海量卖家. 这些点和线, 远看似乌合之众, 排列分布几乎无规律可循...就是因为无数的点和线构成了这张网, 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价值,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从而催生新的"点" 或者新的"线"参与其中, 形成良性循环. 也就是说, 从稀疏的点开始连接, 点与点互动, 构成了今日星河灿烂, 升级盎然的淘宝.
  11. 多点协作的开放平台, 总体是能已经逐渐超过传统的交易线.
  12. 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协同需要直连互动, 实时反应, 异质角色和多元场景, 只有互联网技术才能充分实现这些条件, 也只有万物互联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协同的价值.
  13. 所以互联网时代才是真正的网络协同时代. 只要一个行业, 一条流程, 一项任务初步完成在线化, 直连互动就可能发生, 其后所展现出来的网络演进就完全有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想.
  14. 按需是网状协同的目标, 共享是网状协同的价值观, 而社群是网状协同的有机组成模块. 只有全网协同才能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只有超越线性结构, 才能实现个体优化, 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的动态统一, 才能最大化, 最深层次地展现网络的价值.
  15. Uber 其实没有享受到多大的网络协同效应, 它更大的价值还是源于传统的规模经济...没有网络协同效应, 单靠规模经济无法形成垄断. 类似微信这种依靠网络协同效应的企业, 才有机会赢家通吃. 如果在需求端没有协同网络效应, 即使供给端的规模效应再大, 用户庄毅成本依然根底.
  16. 规模经济的壁垒比网络协同效应的壁垒要低很多, 可以用海量资本进行密集轰炸以便功课.
  17. 我们对比一下Uber 和淘宝, 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相对于打车, 淘宝要处理的是更为复杂的商品交易. 当年为了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淘宝逐步摸索出了在线支付, 担保交易, 信用评价, 消费保证, 商品管理等一系列看起来不那么重要, 但实际上只管重要的在线服务体系. 为了摸索出这些服务, 淘宝早起的发展速度并不算快. 一直到 2007 年, 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把淘宝当做一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 一旦这些体系建立了, 而且淘宝从服装等主打类目快速地扩张到更多的类目, 最后形成万能的淘宝概念时, 这个平台的横向扩张能力就彰显无遗. 2017 年淘宝销售额从 2008 年的 1000 亿元, 快速扩张到 3.77 万亿元, 比 2016 年增长 21.6%; 全年营收为 1582.73 亿元, 同比增长 56%, 远超 2016 年 33%的营收增长.
  18. 这个横向积累很厚实, 使得纵向方面平台也有了强大的拓展能力, 逐步从零售走到广告, 营销, 物流, 金融等新的创新领域. 淘宝能有这样的广度和深度, 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自己有很大的扩张动力, 不同类型的卖家聚集在一起, 不仅可以分摊各种基础服务的成本, 也能分摊获取客户的成本. 淘宝的核心是商品的丰富性, 不是简单的商品和用户规模.
  19. 在 Uber平台上, 不管司机还是乘客, 都是相当简单和同质化的角色, 这样的网络显然缺乏自主生长动力. Uber 在打车之外一度被给予厚望的快递服务, 送餐服务的业务扩张也并不顺利, 根本原始在于这些都不是原有网络的自然延伸, 而是需要管理者去复制在原有领域的成功. 在这个时代, 靠管理者去复制原有模式, 很难比得上在另一个领域里有更深积累的创业者的爆发力. 所以我们看到, 其他所谓"Uber 化"的场景, 反倒是创新的团队赢了, Uber 并没有扩张出去.
  20. 我们把 Uber 和淘宝做个直接对比, 大家就看到了商业模式 DNA 的重要性. 淘宝作为一个协同网络, 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快速扩张, 在此基础上, 又加入了数据智能带来的价值. 因此淘宝带动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快速推进到 5000 亿美元的市值规模.
  21. 回头来看 Uber...可以说它在短短的时间内增长到 600 亿美元的估值, 其核心是数据智能这个引擎在出租车这个足够大的市场瞬间得到爆发, 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Uber 在这两年陷入停顿, 我们也没有听到它有上市计划, 原因在于大家不清楚下一个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什么. 也许可以做个判断, Uber 在网络协同的方向上已经不太有什么可能性了, 因为它的 DNA 比较局限, 起步于一个很单薄, 很简单的用户场景----打车.
  22. Uber 的价值如果想要再次飞跃, 譬如在千亿美元俱乐部中站稳, 就必须在现有的数据智能技术, 需求端网络效应和平台的复杂演化等方向, 至少出现一个质的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业生态几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