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塌陷-----------春秋三期之霸前时期

      时间再回到武王伐纣以后,当时天下初定,各方势力还蠢蠢欲动,武王还没来得及好好建设国家就驾鹤西去了。武王有几个弟弟,其中最有能耐的就是四弟,姓姬,名旦(每次想到圣人的姓名,都有点儿想笑,罪过啊!)。这位四弟就是第一任周公,特别出名,周公吐哺就是他。武王临终想把国家交给四弟,周公没有答应,而是把武王的儿子姬诵扶上王位,自己辅佐,就是有名的周公辅成王。周公当时可能出于考虑周朝地域较广,一个京都不便于统治的全国的想法,除了西边的镐京,还在东边营造了一个都城洛邑。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

        携王被杀,平王坐稳龙椅后不能再待在镐京了,那里被烧没了,不好再建,于是决定迁都东都洛邑,随着平王迁都,西周结束了,东周开始了。

        东周基本分为两段历史,一段春秋,一段战国。春秋时期又可以分为三段:霸前时期、霸政时期和霸政衰微时期,大约三百年。

        如何区分这三个时期呢?记住一个牛逼闪闪自带BGM的人物就差不多啦!他就是齐桓公姜小白(看他的姓你能知道齐国是谁的封地吗)。从平王东迁到小白称霸是第一阶段霸前时期;从小白称霸到晋悼公驾鹤是第二个阶段霸政时期;之后一直到吴越争霸就是霸政衰微时期。

        现在我们来代入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带着弑父帽子,拉家带口东迁的周平王,下边小弟都有拿斜眼瞧你了,那你会遇到哪些之前都不会遇到的事情呢?这将是霸前时期周平王面临的全国形势。

        大哥不完美了,大哥有瑕疵了,所以大哥说话不好使了,“共主衰微,王命不行”。到了什么程度呢?“平王崩,鲁不奔丧”,老大没了,小弟不送花圈,这大哥多没面儿啊(鲁国是圣人周公旦的封地,相传周礼就是周公所制,那为啥鲁国开始这么不守礼了?见后记2)!好,你不守礼是吧,看大哥怎么收拾你!怎么收拾的鲁国呢?“桓王五聘鲁”,what?是的,你没看错,平王的孙子桓王(姓姬名林)给鲁国送礼了,真是他爷爷的好孙子。

      这让其他诸侯怎么想,果然,桓王后来跟郑庄公(就是黄泉见母的寤生)那儿傲娇耍脾气,被郑庄公一箭射中了桓王肩膀,这这这……,想当初郑国拥立平王可是大功臣啊,怎么也变了呢?说好的永远呢?(原因见后记3)

        经过这么些事儿,各诸侯国从心底发出惊呼:大哥真的不行了!那咱别闲着啊,来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憋足力气怎么使呢?一个向内,列国内乱(见后记4);一个向外,诸侯兼并。

      当时中国跟现在差不离,少数民族杂居。各诸侯干仗火热朝天的时候,少数民族人民一看,呦呵,还能这么玩儿啊?带我一起呗。戎、狄横行开始了。(当时诸夏所最感威胁者,南方有抱有帝国主义兼并政策之楚国,北方有抱掠夺主义的北戎,“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天下大乱,谁是那个踩着七色云彩而来的盖世英雄呢?

后记:1.本文为钱穆先生《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主要观点均取自此书;

2.鲁为周室所封东方最亲、最有地位之诸侯,史记谓:成王命鲁得郊祭文王,有天子礼乐,以褒周公之德。但由于周平王在继承问题上有亏,在拥立周平王即周室东迁问题上,鲁即表示不拥戴之态度。

3.当初拥立平王即护送平王东迁晋武公立了大功,晋国有居功之嫌,“殆恶郑之专”,平王到晚年似有亲虢国之意。郑庄公怨王,王说没这回事儿。为了表明真远郑国的想法,平王还与郑庄公互相交换儿子做为人质。“及平王卒,周人终用虢公,与陈、蔡、虢、卫伐郑”最终桓王为郑所败。(好尴尬)

4.鲁桓公弑兄自立,被郑国率先承认,于是列国篡乱相乘。宋华督弑殇公,晋曲沃伯杀哀候,陈公子佗杀太子免自立,曲沃伯又弑小子候,郑祭仲逐昭公立厉公,又逐厉公纳昭公,卫逐惠公,郑高渠弥弑昭公,齐襄公杀鲁桓公。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朝的塌陷-----------春秋三期之霸前时期)